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4分33秒》中折射出的庄子哲学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4分33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1952年第一次献演于纽约,演奏家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33秒,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静坐,过了2分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仍静坐,再过了1分20秒后,演出结束。这个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人们评价褒贬不一,但在如今的回顾中,《4分33秒》已是“二十世纪的文化里程碑”了。成为“偶然音乐”的代表之作。
作者
毛晓静
机构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3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4分33秒》
庄子哲学
折射
轰动效应
偶然音乐
演奏家
钢琴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1
冯长春.
从“大音希声”到《4分33秒》──关于“无声之乐”及其存在方式的美学思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1):92-97.
被引量:16
2
汪申申.
论《4分33秒》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效应[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2):40-46.
被引量:9
3
狄其安.
论约翰·凯奇多元化的创作思维[J]
.黄河之声,2010,0(8):38-40.
被引量:4
4
姜全福.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4分33秒》带给我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10(8):233-233.
被引量:5
5
谢盛华.
“大音希声”与《4分33秒》——对音乐存在形式的思考和认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48-149.
被引量:4
6
王玏.
中西碰撞的“无声音乐”——由约翰凯奇《4分33秒》想到的[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7):121-121.
被引量:5
7
樊文春.
邱华栋:4分33秒的历史长生[J]
.创作与评论,2011(5):45-47.
被引量:1
8
欧阳平方.
约翰·凯奇《4分33秒》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分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92-96.
被引量:1
9
欧阳平方.
《4分33秒》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及其东方回应[J]
.音乐传播,2014(2):113-116.
被引量:3
10
杨瑾.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4分33秒》[J]
.蚌埠学院学报,2016,5(6):55-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毅.
艺术作品的多重视角解读——以约翰·凯奇《4,33,,》为例[J]
.戏剧之家,2018(5):52-54.
1
周金波.
欣赏偶然音乐《四分三十三秒》有感[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24):84-84.
2
田艺苗.
砍柴打水都是道 约翰·凯奇与东方哲学[J]
.音乐爱好者,2005(3):40-41.
3
梁文道.
主旋律[J]
.新世纪周刊,2012(50):104-104.
4
付颖.
此时无声胜有声——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作品《4分33秒》[J]
.戏剧之家,2014(6):94-94.
被引量:3
5
彭晓茜.
从《4分33秒》管窥约翰·凯奇的音乐美学思想[J]
.音乐大观,2014,0(1):42-42.
被引量:1
6
李波.
试论太极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J]
.现代装饰(理论),2014,0(6):74-74.
7
虢雯龙,张龙.
“希声之乐”——浅谈从“大音希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到《4分33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3X):148-148.
8
范哲明.
《4分33秒》——凯奇想要做什么?[J]
.音乐生活,2013(5):52-57.
9
舒克.
英雄的境界[J]
.电影评介,2003(2):26-27.
被引量:2
10
肖鉴铮.
优点有时即缺点[J]
.北方音乐,1995,18(1):23-23.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