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动物模型、自身抗体B细胞和T细胞的作用、环境和遗传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该病的发病机理。
作者
张卫华
机构地区
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出处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发病机理
分类号
R593.2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1
Kotzin BL.Cell,1996;85;303-306.
2
Fournie GJ et al.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6;11:10-23.
3
Kalden JR,Isr J Med Sci,1996.32:3-6.
同被引文献
22
1
许泼实,孙长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705-706.
被引量:4
2
郑敏,杨骅.
SLE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改变及其意义[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6):343-345.
被引量:3
3
毕黎琦,刘继文,宋怡,侯淑贤.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调节T细胞的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1):29-31.
被引量:6
4
姜学义,峰下哲,韩春雷,杨学莉,汪整辉,寇丽筠,王黎曼,杨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纤溶功能测定[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4):207-209.
被引量:5
5
林善锬,卢燕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脏病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6):337-339.
被引量:9
6
仲人前,耿红莲.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进展[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8):867-869.
被引量:32
7
范兴忠,张伟卓.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IL—2R,IL—6,IL—8怠[J]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2):13-15.
被引量:8
8
王靖媛,赵阴环.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测定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5):298-300.
被引量:7
9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10-1413.
10
刘敏,冯柏庄,俞纯山.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J]
.陕西医学检验,1997,12(1):3-5.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
9
1
谷秀娟,雷光星,王庭慧.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412-1413.
被引量:5
2
王玉辉,侯沪,郭淼.
几种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J]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14-1015.
被引量:3
3
彭新国,高乐俊,周荣佼,刘永云,周玉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抗体的关系及评价[J]
.免疫学杂志,2000,16(6):472-472.
被引量:2
4
冯金萍.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42-143.
被引量:5
5
刘国艳,谭艳霞,陈敏.
苯相关性SLE2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15(3):115-115.
6
靳淑玲,李彩,王北宁.
SLE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J]
.免疫学杂志,2001,17(3):241-241.
被引量:1
7
邱德华.
补体C3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作用[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3):332-332.
被引量:2
8
毕德成.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42-44.
被引量:1
9
于世伟.
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19,32(18):5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刘向东,郭明好,刘云,朱铁锤.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治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92-994.
被引量:6
2
苏一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涎腺超声表现[J]
.免疫学杂志,2003,19(S1):130-132.
被引量:2
3
刘矗,李伟权.
中医辨证论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撤减和缓解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48-1450.
被引量:8
4
冀春梅,马居风,王云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665-1666.
被引量:3
5
谭立明,彭卫华,李华,曹莉萍,王园园,熊金旺,王外梅.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免疫学杂志,2011,27(12):1099-1101.
被引量:2
6
马艳侠,张建平.
自身抗体及其在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087-2089.
被引量:6
7
肖静,杨元好,刘文毅,吴永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研究[J]
.河北医学,2012,18(8):1081-1083.
被引量:10
8
李莹,陈玲玲,胡玉弘,孙学慧,冯军.
SLE伴发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分析[J]
.免疫学杂志,2014,30(2):179-181.
9
杨启红,戴仲珊,周国兵.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47-1848.
被引量:4
10
熊俊彪.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6-97.
被引量:10
1
杨枫,黄希,庄金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32例报告[J]
.福建医药杂志,1996,18(5):62-63.
2
新近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J]
.糖尿病新世界,2004(4):61-61.
3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0):492-492.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