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学堂乐歌中的合唱
被引量:
6
Chorus in Singing Culture of New School in Early 20^(th) Centu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堂乐歌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介绍到中国,从教育领域推广到整个社会,促使了中国合唱艺术的全面发展,成为专业音乐和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堂乐歌不仅普及了西方的多声部音乐,也引进了西方合唱艺术形式,促使了大量合唱团体的建设。这些对音乐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化表现方式,都可以归功于合唱。
作者
康宇丹
机构地区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副教授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合唱
学堂乐歌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沈心工编.1938.《心工唱歌集》[C],上海文瑞印书馆.
2
丰子恺,裘梦痕合编.1931.《中文名歌五十曲》[C],上海开明书店印行.
3
汪毓和.
中国现代合唱音乐(1946—1976)[J]
.音乐研究,1989(2):48-57.
被引量:13
4
严复.1997.《原强》,转引自陈景磐,陈学恂主编.《清代后期教育论著选》(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梁启超.1998.《新民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共引文献
13
1
王中余.
中国合唱音乐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245-248.
被引量:8
2
张杨.
我国合唱发展中的喜与忧——从第13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谈起[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101-103.
被引量:6
3
谢卫东.
和谐之美的追求——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后的思考[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8(1):197-200.
被引量:1
4
张礼仁,梁丽娜,覃巍.
浅谈基督教的传播对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影响[J]
.知识经济,2010(20):149-150.
被引量:2
5
郭彩霞,李永杰.
互联网公共领域对公民意识的型塑[J]
.新疆社科论坛,2014(1):13-18.
被引量:1
6
关心.
抗战歌咏:青年会的民众救亡动员[J]
.音乐研究,2015(3):28-38.
被引量:1
7
赵繁荣.
我国小学合唱教育的发展历程[J]
.戏剧之家,2015(12):210-210.
被引量:2
8
程兴旺.
汪毓和音乐评论学术历程的回顾与思考[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4):59-68.
9
冯心韵,范晓峰.
新中国早期指挥艺术发展探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1):30-38.
被引量:4
10
曾美艳.
瞿希贤合唱作品《牧歌》分析[J]
.北方音乐,2017,37(11):94-9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戴嘉枋.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音乐观及其学堂乐歌创作[J]
.中国音乐,2002(1):1-4.
被引量:13
2
史玉芳.
豫剧北派艺术初探[J]
.大舞台,2003(3):19-21.
被引量:3
3
刘良谦.
戏曲电声乐队编配初探[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3):126-127.
被引量:1
4
达威.
梁启超、曾志忞对近代音乐文化的贡献[J]
.人民音乐,1983(2):39-41.
被引量:4
5
陈净野.
论李叔同任教杭州时的学堂乐歌创作[J]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6):129-135.
被引量:2
6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7
张静蔚编选.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8
冯光钰.
继承·借鉴·革新·发展(上)──20世纪中国戏曲音乐回眸[J]
.戏曲艺术,1998,19(4):47-50.
被引量:2
9
徐健,王耀勇.
学堂乐歌——中国合唱作品创作的开端[J]
.民族音乐,2009(5):17-18.
被引量:2
10
李冰.
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作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6):38-3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王小明.
李叔同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J]
.音乐创作,2010(4):110-111.
2
魏盛楠.
浅谈学堂乐歌[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91-92.
被引量:1
3
王娟娟.
论以学堂乐歌为“纽带”下国乐与西乐之“碰撞”[J]
.黄河之声,2020(8):40-41.
4
王孝忠.
学堂乐歌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J]
.戏剧之家,2024(5):178-180.
5
刘江元.
北派豫剧《芙蓉女》的唱腔音乐研究[J]
.戏曲研究,2015(3):139-155.
6
陈园园.
学堂乐歌时期合唱音乐作品风格初探[J]
.青春岁月,2013,0(19):79-7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袁丹丹.
“新学堂歌”融入高职音乐教育的路径和策略探析[J]
.艺术评鉴,2020(24):135-138.
1
张承林.
中国合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探析[J]
.戏剧之家,2016(12):78-78.
被引量:1
2
李法桢.
当前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瓶颈[J]
.歌唱世界,2015,0(7):35-38.
被引量:2
3
叶文辉.
对当今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若干思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2):155-157.
被引量:11
4
熊祖鹏.
论中国合唱艺术的特色及其发展[J]
.音乐创作,2012(10):115-117.
5
史夏洋.
简述西方合唱艺术成长之路[J]
.武夷学院学报,2012,31(4):53-55.
被引量:2
6
杜娟.
西方合唱艺术的传入和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作用[J]
.魅力中国,2014(5):78-78.
7
段金兰.
抗战时期西方合唱艺术在桂林的演变与发展[J]
.歌海,2012(2):57-58.
8
居地希.
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合唱音乐活动——中国合唱音乐活动的兴起与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2):178-182.
9
孙未.
中国戏曲唱腔与合唱艺术之比较[J]
.戏剧文学,2005(9):91-94.
10
王小天.
合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从第十三届青歌赛合唱比赛看中国合唱艺术之发展[J]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1):78-80.
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