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提示”,提高自主复习效率的金钥匙——以人民版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为例
摘要
在新课程下的高三复习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老师:“课堂教学非常艰难,学生对书本不熟,课后也不花时间看书……”
出处
《历史学习》
2009年第5期34-36,共3页
History Learning
-
1王茜.《风筝》的文本分析[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9):44-45.
-
2刘宏业.先生为什么不回答鲁迅的问题——兼谈文本解读和背景资料呈现的关系[J].语文教学研究,2009(4):20-21.
-
3王立伟.阅读与高中历史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5):416-417.
-
4曹政勤.浅谈初中历史课文中“提示”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1):36-36.
-
5张政,陈清平.《春》的故乡在不在江南?[J].语文建设,2009(4):27-28.
-
6马召臣,张永明.怎样利用课前的提示来帮助阅读[J].初中生学习技巧,2000(4):5-5.
-
7刘宏业.寿镜吾先生为什么不回答鲁迅的问题——兼谈文本解读和背景资料呈现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0(1):38-39.
-
8兰芳群.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历史课教学效率[J].凯里学院学报,1996,20(4):82-83.
-
9解彩英.巧用课前提示,提高教学效率[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9):121-121.
-
10孙立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生活教育,2014,0(S2):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