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短篇小说《菊花》中“双性同体”思想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菊花》是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半个多世纪以来,批评家从象征主义,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的思想,对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伊丽莎内心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渴望进入男性世界,步入主流文化。但因为父权制社会环境的压迫,"双性"意识未能达到和谐一致,最终梦想破灭,也集中反映了20世纪早期在美国女主人公伊丽莎所代表的女性共文化群体与男权社会主流文化的冲突。
作者
申军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菊花
共文化群体
双性同体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翟艳霞.
渴望的目光 自由的呼唤——评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36-38.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隋燕.
没有女人的男人──也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7-63.
被引量:46
2
朱振武.
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34-40.
被引量:22
3
殷企平 高奋 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Ahick, Richard: The Art of Literary Research.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INC. 1963.
5
Bressler, Charles: Literary Criticis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1999.
6
约翰·斯坦贝克 张澍智译.中短篇小说选:(一)[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
亨利·詹姆斯 朱雯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8
林斌.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2):64-70.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22
1
孔桂英.
小说《菊花》环境、细节及夫妻话轮的寓意评析[J]
.长城,2011(2):56-57.
被引量:2
2
陈丽娟.
《菊花》的认知文体学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58-59.
3
郑玲玲.
难圆的梦——读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89-91.
被引量:7
4
付文中,胡泓.
斯坦贝克《菊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B08):15-17.
被引量:7
5
陈绍恋.
谁是真正的受压抑者?——《紧身甲》的女权主义解读[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86-88.
被引量:1
6
吴小青.
谈《菊》的象征意义[J]
.科教文汇,2007(12Z):178-178.
7
陈骋.
从一位农妇的追求中看女性文学——解读斯坦贝克小说《菊花》[J]
.农业考古,2008(3):209-211.
被引量:1
8
宋利存.
解读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女性主义[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4):74-75.
被引量:4
9
李斌.
论斯坦贝克的《菊花》的象征手法[J]
.科技信息,2009(22):113-113.
被引量:1
10
许珂.
基于语料库的小说《菊》文本分析[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4):519-5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张永怀.
从沉默、反抗到“双性同体”——兼及爱伦·坡的三篇“美女之死”短篇小说[J]
.河套学院论坛,2012(1):45-4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陈思雨.
“双性同体”和意识的觉醒——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短篇小说《天文学家的妻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7):3-5.
1
武珺.
简析《简·爱》中的女性反抗精神[J]
.文学教育,2015(20):37-37.
2
刘国枝.
上帝的性别与肤色──爱丽丝·沃克《紫色》的宗教意识解析[J]
.外国语文,1998,23(4):37-41.
被引量:9
3
朱丽.
梦想、幻灭、再生——谈《紫色》中茜莉女性意识的觉醒[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6):90-92.
被引量:7
4
张泉.
《霍华德庄园》中的艺术联结思想探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86-88.
被引量:1
5
张德芬.
是这样吗[J]
.青春岁月,2010,0(1):20-20.
6
余华.
战栗[J]
.花城,1994,0(5):58-75.
7
丁一丹,谷野平.
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
.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3):225-226.
8
微博秀[J]
.长江丛刊,2015,0(1):3-3.
9
杨晓慧.
从女性形象解读《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
.芒种,2013(12):107-108.
10
杨璐璐,徐博.
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男性形象解读[J]
.黑河学院学报,2016,7(7):156-157.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