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一个MCC个例的中尺度诊断分析着手,试图揭示我国MCC的结构特征。MCC成熟期500hPa以上是较强的暖心,700 hPa以下为较弱的冷心;高层没有高压,中层有较弱的低压;但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高层反气旋和中层气旋都很明显。从成熟期内部结构看,其前部和后部的特征有所不同,前部与概念模式的成熟期相同,即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低层为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后部则与消散期相同,即低层辐散高层辐合,有明显的下沉运动,以负涡度为主。
作者
张庆红
刘彦
张玉玲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暴雨监测及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关键词
MCC
成熟期
气象预测
中尺度
对流系统
诊断
分类号
P4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4
1
陶祖钰,黄伟,顾雷.
常规资料揭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环流结构[J]
.热带气象学报,1996,12(4):372-379.
被引量:29
2
薛秋芳,丁一汇,王建中.
一次强降水系统的演变和细结构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1995,6(1):56-62.
被引量:3
3
何祖文.
高阶高通隐式滤波法及其应用[J]
.气象,1994,20(3):3-6.
被引量:1
4
孙力,汪秀清,吴基烈.
东北夏季副高后部MCC暴雨的诊断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1992,3(2):157-16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项续康,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6卷,9页
2
薛秋芳,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6卷,56页
3
杨金锡,气象学报,1994年,52卷,187页
4
Wang W,Mon Wea Rev,1993年,121卷,2542页
5
李玉兰,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4卷,270页
6
Zhang D L,Mon Wea Rev,1992年,120卷,2763页
7
白乐生.准地转Q矢量分析及其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8(08).
8
陈乾.关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若干问题[J]气象科技,1984(03).
9
赵瑞星,陶诗言.
几种ω诊断模式的比较[J]
.应用气象学报,1990,1(2):135-14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9
1
齐琳琳,赵思雄.
一次热带低压引发上海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分析[J]
.大气科学,2004,28(2):254-268.
被引量:43
2
纪玲玲,王昌雨,姜永强,孔玉寿.
基于静止锋的强对流过程个例诊断分析[J]
.气象科学,2004,24(4):474-479.
被引量:8
3
杨本湘,陶祖钰.
青藏高原东南部MCC的地域特点分析[J]
.气象学报,2005,63(2):236-242.
被引量:28
4
杨洋,俞佚名.
一次西南静止锋的准地转锋生函数分析[J]
.高原气象,1995,14(3):365-372.
被引量:7
5
高锋,田雨斌,周宪明,杨志东.
吉林省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J]
.气象,1995,21(10):43-46.
被引量:2
6
石定朴,朱文琴,王洪庆,陶祖钰,顾雷.
中尺度对流系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的分析[J]
.气象学报,1996,54(5):600-611.
被引量:56
7
崔立国,邱海龙.
盛夏东北地区北部两次MCC活动云场和环境场特征分析[J]
.黑龙江气象,2006,23(2):1-4.
被引量:2
8
何立富,陈涛,谌芸,李泽椿.
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暴雨中的分析和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B08):88-97.
被引量:19
9
方宗义,覃丹宇.
暴雨云团的卫星监测和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583-593.
被引量:63
10
王东海,钟水新,刘英,李俊,胡开喜,杨帅,张春喜,孙力,高枞亭.
东北暴雨的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549-560.
被引量:97
同被引文献
76
1
卓鸿,姚秀萍,郑永光,刘爱梅,尹承美.
黄河下游春季一次MαCS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J]
.气象学报,2004,62(4):504-511.
被引量:16
2
覃丹宇,江吉喜,方宗义,马岚.
MCC和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差异[J]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5):590-600.
被引量:43
3
吴海英,曾明剑,沈树勤,濮梅娟,王啸华.
高强度降水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1):101-107.
被引量:9
4
李玉兰,王婧嫆,郑新江,过文娟,黄文根.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J]
.大气科学,1989,13(4):415-422.
被引量:73
5
钟晓平,杨淑群,朱远琼.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降水特征[J]
.高原气象,1994,13(2):113-121.
被引量:16
6
杨本湘,陶祖钰.
青藏高原东南部MCC的地域特点分析[J]
.气象学报,2005,63(2):236-242.
被引量:28
7
寿亦萱,张颖超,赵忠明,励申申,寿绍文.
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纹理特征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3):337-343.
被引量:18
8
项续康,江吉喜.
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J]
.应用气象学报,1995,6(1):9-17.
被引量:113
9
侯建忠,孙伟,杜继稳.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的环境流场及动力分析[J]
.高原气象,2005,24(5):805-810.
被引量:41
10
伍星赞,纪英惠.
华南地区MCC云图特征和成因分析[J]
.气象,1996,22(4):32-3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8
1
黄世芹,牟克林,杨秀庄,金建德.
一次典型MCC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1):35-41.
被引量:4
2
杨本湘,陶祖钰.
青藏高原东南部MCC的地域特点分析[J]
.气象学报,2005,63(2):236-242.
被引量:28
3
曹治强,李万彪.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J]
.气象学报,2005,63(2):243-249.
被引量:18
4
张晰莹,王承伟.
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3):390-395.
被引量:11
5
范俊红,王欣璞,孟凯,李宗涛,侯瑞钦.
一次MCC的云图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2009,28(6):1388-1398.
被引量:30
6
张晰莹,吴英,王承伟,赵玉洁.
东北地区MCC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气象,2010,36(8):32-39.
被引量:14
7
李永军.
攀西地区南部一次MCC引发暴雨过程的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0,40(2):43-48.
被引量:4
8
杨静,杜小玲,齐大鹏,罗喜平.
云贵高原东段山地MCC的普查和降水特征[J]
.高原气象,2015,34(5):1249-126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才奎志,袁子鹏,孙晓巍,桑明刚,曲荣强.
Comparison of Satellite Cloud Image and Radar of Precipitation Process on July 31st,2007[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8):55-57.
2
苏科学,冯桂力,周筠珺,周东升.
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降水结构和雷电活动关系的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4):410-416.
被引量:1
3
束宇,姜有山,张志刚.
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对流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2015,41(1):52-58.
被引量:10
4
贺懿华,李才媛,金琪,王晓玲.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06,25(4):658-664.
被引量:17
5
冯桂力,郄秀书,袁铁,牛淑贞.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J]
.中国科学(D辑),2007,37(1):123-132.
被引量:80
6
张晰莹,王承伟.
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3):390-395.
被引量:11
7
易笑园,张义军,李培彦,王庆元,贾惠珍.
MCS中地闪活动特征与雷达资料相关个例分析[J]
.气象科技,2007,35(5):665-669.
被引量:14
8
费增坪,郑永光,张焱,王洪庆.
基于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MCS普查研究进展及标准修订[J]
.应用气象学报,2008,19(1):82-90.
被引量:25
9
郑永光,陈炯,朱佩君.
中国及周边地区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布及其日变化特征[J]
.科学通报,2008,53(4):471-481.
被引量:98
10
李昀英,宇如聪,傅云飞,叶成志.
一次热对流降水成因的分析和模拟[J]
.气象学报,2008,66(2):190-202.
被引量:23
1
周家斌.
一种新的时间序列预报方法及其应用[J]
.灾害学,1991,6(2):22-27.
2
沈琳妲.
预测微气候[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8):78-80.
3
谌伟,王登炎.
“V”型中尺度对流系统实例分析[J]
.湖北气象,2004(1):9-11.
被引量:1
4
李兰,王晓明,谢静芳,杨志东.
影响吉林省的MCC特征分析及预报探讨[J]
.吉林气象,1999(3):9-12.
5
Rutl.,SA,陈伯民.
中纬度和热带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J]
.大气情报,1991(26):86-98.
6
J.A.Augustine,K.W.Howard,官凤山.
美国1986和1987年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J]
.气象科技,1992,20(6):32-38.
7
中国气象局六举措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J]
.科技与生活,2011(23):1-1.
8
蔡景植.
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中层气旋性涡旋[J]
.北京气象,1993(3):30-34.
9
David Miller,J.M.Fritsch,江吉喜.
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J]
.气象科技,1992,20(6):38-47.
被引量:2
10
王西磊,吕淑芳,赵京峰,盛春岩.
2009年5月9—10日山东大暴雨天气分析[J]
.暴雨灾害,2009,28(2):173-178.
被引量:21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