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中国本土化的实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发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对全球发展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我国国情,充分借鉴联合国综合发展观以及参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标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联合国综合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从事理性化发展实践的理论起点。
作者
曾天雄
李小辉
机构地区
湘南学院马列部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长江论坛》
2009年第2期8-11,共4页
Yangtze Tribune
关键词
联合国综合发展观
中国本土化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曾端祥.
《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全球战略意义——纪念MDGs实施五周年[J]
.长江论坛,2005(6):4-6.
被引量:6
2
扈中平.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
.教育研究,2005,26(5):3-8.
被引量:210
3
王书明,宋玉玲.从“增长优先”到“发展文化”——联合国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02).
4
国家环保局外事办公室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7-534,40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7.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67.
4
Corrliss Lamont, Humanism as A philosophy Library,New York,3rd edition P. 32.
5
马利坦.关于人的学说的哲学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9-190.
6
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9,103-104.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35-136,37-38,224.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479-480.
9
.傅立叶全集(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6.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8-459.
共引文献
211
1
马延伟.
论普职融通的价值导向与制度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4):24-30.
被引量:14
2
崔勇.
指向“全面发展”的高品质学校建设[J]
.教育科学论坛,2024(8):3-6.
3
陈涛,蒲岳,潘黎,韩茜.
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5-147.
被引量:1
4
张乐乐,陈恩伦.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J]
.现代教育管理,2021(7):89-96.
被引量:32
5
张永康.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
.教育科学,2022,38(5):91-96.
被引量:9
6
曾晖,周慧.
全面发展观与能力本位观——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6):87-90.
被引量:5
7
林文静.
师德情意:教师专业化的本真追求[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
被引量:1
8
张迎凯.
人的全面发展与课程改革[J]
.文教资料,2007(5):96-98.
9
姚玲.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创造力和实践的关系[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4-6.
10
曾天雄,李小辉.
论联合国发展观的嬗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3):49-52.
1
刘东南.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现象引发的思考[J]
.文史博览,2005(3X):68-69.
被引量:2
2
柳菊兴.
邓小平发展思想探微[J]
.理论月刊,2004(11):30-32.
3
柳菊兴.
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6):1-3.
4
徐崇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4):20-22.
5
郭德钦.
科学发展观的国际比较——兼论联合国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72-76.
6
边丽冉.
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36(2):58-62.
被引量:1
7
宋海庆,徐贵相.
“邓小平热”及其引发的思考[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22-24.
8
王杰,冯建辉.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研究综述[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6):44-48.
被引量:6
9
于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由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引发的思考[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14(2):163-167.
被引量:1
10
姜扬.
关于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2):12-14.
长江论坛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