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GTM法在解决石太高速公路车辙病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现场调查和现场试验,分析了石(家庄)-太(原)高速公路的高温车辙病害原因,制定了治理方案,介绍了利用GTM进行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以它来作为治理重载交通的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的借鉴,更进一步推广GTM法在路面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尚新鸿
舒国明
马立峰
机构地区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长安大学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关键词
车辙
GTM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
触地压强
施工工艺
压实度
分类号
U418.6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2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河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开发应用[R],2001.
2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S].,..
3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4
于洪兴,魏连雨,赵可,周卫峰.
采用GTM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23-26.
被引量:5
5
范跃武,赵可.
基于GTM的抗滑表层混合料设计[J]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3):11-16.
被引量:13
6
高英,曹荣吉.
超重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应力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1,18(6):25-27.
被引量:22
7
林方虎.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07,27(2):138-14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
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1):1-5.
被引量:125
2
陆阳,周永江,张蓉.
SMA粗集料结构的数值模拟[J]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1):38-41.
被引量:18
3
解晓光,王哲人.
沥青碎石混合料动力变形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2):24-30.
被引量:14
4
杜顺成,戴经梁.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评价指标[J]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5):18-22.
被引量:64
5
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004..
6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S].,..
7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S].[S].,..
8
赵可.SMA配合比设计方法、路用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报告[R].天津市政工程研究院,2002..
9
张登良.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28-13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2823
1
刘立伟,谢凯,钱斌.
高温多雨地区Hon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评价[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7):156-158.
2
冯俊领,徐绍国.
沥青混合料剪切试验方法研究综述[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2):9-11.
被引量:4
3
张春娥,艾广建.
柔性路面结构表面弯沉与各结构层层底最大应力的关系[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6(5):99-101.
4
胡曙光,黄绍龙,张厚记,丁庆军,廖耀煌.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6(8):23-25.
被引量:46
5
胡继生,陈庆中,王辉.
SBS改性沥青性能等级(PG)的研究[J]
.湖南交通科技,2004,30(3):13-14.
被引量:3
6
李文胜.
关于SMA-10设计级配问题的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03(6):45-48.
被引量:3
7
陈端阳.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J]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3):84-88.
被引量:11
8
王文强,钟汉邦,王华中,李秋忠.
改性水泥砂浆复合面层材料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04,24(6):97-99.
被引量:2
9
杨平,聂忆华,查旭东.
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调查和评价[J]
.中外公路,2005,25(1):98-101.
被引量:14
10
彭美华.
山区沥青路面面层的技术要求与配合比设计[J]
.公路与汽运,2005(1):31-3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拥军.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振动成型方法分析[J]
.中外公路,2006,26(6):207-209.
被引量:2
2
JTJ058~2000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3
张周平,李聚立,宋继增.
沥青混合料GTM设计方法及工程质量研究[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22(1):37-40.
被引量:4
4
尚新鸿,赵伟,常安.
GTM法在重载交通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中的应用[J]
.中外公路,2008,28(4):73-77.
被引量:7
5
何兆益,张政国,黄刚.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对比试验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071-1076.
被引量:6
6
张金柱,尚新鸿,郭永建.
利用GTM法分析粗集料质量[J]
.中外公路,2009,29(3):242-244.
被引量:2
7
张捷,黄晓明.
CRAP不同成型方法的等效压实功及强度比较[J]
.中外公路,2009,29(4):200-203.
被引量:2
8
李正中,何兆益,宋晓燕,孙彬.
基于GTM方法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715-719.
被引量:5
9
庄海清,张可强,叶勤.
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中国市政工程,2009(4):12-13.
被引量:1
10
魏建民,朱大权.
矿料间隙率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18(2):67-7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郑捷,周运春.
沥青混凝土路面GTM与Marshall试验设计方法比较与实践[J]
.北方交通,2011(8):16-19.
2
李进力.
成型方法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13,33(3):276-27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叶伟,杨波,周启伟,吴雪柳.
温拌ARAC压实特性及胶粉溶胀程度对比分析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33(1):58-62.
被引量:1
2
潘春景.
GTM法在重载交通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18(1):106-107.
被引量:5
3
杨瑞华,彭妙娟.
沥青混合料设计成型方法对SA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3):96-99.
被引量:4
4
石学文,李鹏飞,彭俊华,李想,林振华,磨炼同.
成型方式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
.建材世界,2024,45(1):61-64.
被引量:1
1
梁世春.
沥青混合料的GTM试验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2004(5):6-8.
2
吴瑞祥.
GTM的压实原理及设计指标与路用性能的相关性分析[J]
.交通标准化,2007,35(1):48-51.
被引量:3
3
尚新鸿,赵伟,常安.
GTM法在重载交通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设计中的应用[J]
.中外公路,2008,28(4):73-77.
被引量:7
4
李明,陆陆.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J]
.北方交通,2011(7):18-19.
被引量:1
5
钟毅,高东军,孙传亮.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J]
.辽宁交通科技,2005,28(8):1-3.
被引量:1
6
宋喜文,李茂杰,方卉.
如何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控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25(9):28-30.
7
彭义军.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61-162.
8
隋同光.
太原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293-294.
9
庄勤晓.
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3Z):146-146.
10
洪海.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5):16-16.
中外公路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