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贡献及意义——从根本理论方法到局部方法的转换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西方哲学中,异化观一直被作为研究全部历史的根本方法,遵循着如下共同逻辑:先确立历史的"应有"价值悬设,并把它主体化、独立化;然后主体外化和对象化,不过这种对象化不是本质的真实表达,而是异在的外化;最终只能通过主体自身扬弃这种异化,从而回归自身。不同的是,霍布斯和卢梭的异化主体是自然状态的"人",黑格尔的异化主体是绝对观念,费尔巴哈的异化主体是抽象的"类的人"。马克思在向唯物史观转变的过程中,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分工交换等概念进行了分析,由此超越以往异化观,使它成为了一种在历史中形成的局部研究方法。在当代我们仍用它来对心理体验、消费活动等问题和现象进行价值批判,指出其发展的历史方向与目标。
作者 雒新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理论界》 2009年第5期16-18,共3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

  •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欧洲哲学通史:上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16.
  • 2奥古斯丁.忏悔录[M].任晓晋,王爱莉,潘玉莎,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3.
  • 3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欧洲哲学通史:下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