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承传过程中,侠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逐渐形成民族性中的侠性心态。新文学作家的侠性心态呈现为两大鲜明特色:一是以侠性和人性交融为特征的人格建构思路;二是以大小传统沟通为潜在意旨的文化建构理念。
作者
陈夫龙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49,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
关键词
新文学作家
侠性心态
基本特征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1917,(3).
2
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7.
4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郁达夫.我的梦,我的青春—自传之二[J].人间世,1934,(18).
6
郭沫若.论郁达夫[A].陈子善,王自立.回忆郁达夫[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7
梁启超全集(第3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8
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
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0
老舍.我怎样写《离婚》[A].老舍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
48
1
刘中树.
鲁迅的“反抗绝望”与《一件小事》的创作[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5):64-70.
被引量:8
2
张舒敏.
线性时间意识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08-109.
3
王仕民.
论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凝聚功能[J]
.社会科学家,2006,21(2):200-202.
被引量:4
4
桑宁霞.
鲁迅教育理念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06,27(4):61-64.
被引量:3
5
郭运恒.
终极的探寻——试论鲁迅、余华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不同意义[J]
.理论月刊,2006(6):126-128.
被引量:1
6
傅其林,李欧.
从侠义模式看中国二十年代雅俗小说的互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15-118.
7
韩振峰.
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消除的“认识误区”[J]
.道德与文明,2006(4):7-8.
8
张胜利,田英华.
论鲁迅的马克思主义古代文学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5):43-46.
9
刘青汉.
非暴力呐喊者鲁迅[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5):68-71.
10
李欧,傅其林.
二十年代小说中的侠意象与侠义精神评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20-1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9
1
汤晨光.
鲁迅与墨侠精神[J]
.鲁迅研究月刊,1997(1):23-29.
被引量:7
2
周葱秀.
瞿秋白鲁迅论侠文化[J]
.鲁迅研究月刊,1995(4):7-12.
被引量:11
3
王本朝.
郭沫若与侠文化[J]
.贵州社会科学,1993(3):80-84.
被引量:3
4
王骏骥.
鲁迅郭沫若侠义观比较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3(9):25-32.
被引量:5
5
韩云波.
论鲁迅与中国侠文化的改造——兼谈《故事新编》中的三篇小说[J]
.鲁迅研究月刊,1992(1):21-28.
被引量:9
6
王本朝.
论郭沫若历史剧与侠文化的现代改造[J]
.求索,1995(5):92-95.
被引量:4
7
汤晨光.
老舍与侠文化[J]
.齐鲁学刊,1996(5):26-28.
被引量:6
8
韩云波.
郭沫若历史剧与士文化品格的现代转换[J]
.郭沫若学刊,1994(2):33-40.
被引量:2
9
韩云波.
郭沫若历史文学与士文化传统——初论郭沫若的儒侠统一观[J]
.郭沫若学刊,1992(4):45-49.
被引量:3
10
王本朝.
郭沫若与侠义精神[J]
.文史杂志,1992(6):34-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陈夫龙.
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述评与反思[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2):31-45.
被引量:3
2
张文静.
清代咏侠诗略论[J]
.长春大学学报,2022,32(5):41-4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亚伟.
中国侠文化研究2017年年度报告[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2):45-57.
被引量:5
2
陈夫龙.
论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与侠文化[J]
.东岳论丛,2019,40(3):113-120.
被引量:6
3
王晓文.
剑卧诗书香侠骨——以《民国时期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为中心说开[J]
.南方文坛,2019(5):80-84.
被引量:2
1
余秋雨.
中国人的人格理想[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2016,0(7):57-59.
2
宋琳.
从《苍狼》看井上靖的内心世界[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48-49.
3
马晶晶,卢亚明.
神于天、圣于地:解读铁凝《笨花》之“笨”[J]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1):121-123.
4
罗昔明.
论作为民族文学建构者的爱伦·坡[J]
.外国文学评论,2012(3):41-51.
被引量:5
5
刘天振.
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方法及其现代承传[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2):42-49.
6
丁帆,黄轶.
以文化批判者的独立精神面对历史和未来[J]
.江苏社会科学,2009(2):141-145.
被引量:3
7
阎江.
大、小传统之间——罗浮黄野人传说传播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1):103-105.
8
李小平.
外国十四行诗在我国现当代的形式变化[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46-48.
被引量:1
9
梁文宁.
互补式人格塑造在今天的意义[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7,28(1):17-19.
10
李光贞.
从《哥儿》看夏目漱石的内心世界[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4(1):28-30.
被引量:4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