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夏季奶牛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改善牛舍环境、合理饲养、科学管理及培育耐热品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有效缓解和消除奶牛热应激的措施。
作者
张响英
机构地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基金
泰州市311工程
关键词
热应激
奶牛
预防措施
分类号
S858.236.5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3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1
杨柳,刘松财.
热应激与畜牧业[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57-257.
被引量:5
2
刘东武,陈志伟.
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04-4106.
被引量:8
3
陈志伟,刘东武.
奶牛热应激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67-3669.
被引量:8
4
程广龙,江喜春,朱德建,陈胜,赵辉玲.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2-2773.
被引量:24
5
刘颖.
奶牛热应激的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61-161.
被引量:2
6
李新建,高腾云,常智留,席进华.
烟酸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411-415.
被引量:34
7
苏光华,肖兵南,燕海峰,张元跃,邓缘,刘海林,滕茂平.
红细胞钾作为南方中国荷斯坦牛耐热性遗传标记的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06,32(4):9-11.
被引量:7
8
黎智峰,高腾云.
奶牛热应激及营养调控措施[J]
.中国奶牛,2006(7):19-21.
被引量:7
9
屈军梅,李文平.
奶牛热应激及防制对策研究[J]
.中国奶牛,2005(3):16-19.
被引量:16
10
刘高生,卢升云.
高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6):25-2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3
1
李颂孙.
热应激对牛超排和繁殖的影响[J]
.中国奶牛,1991,0(3):32-33.
被引量:11
2
刘鸿,毛华明.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J]
.河南畜牧兽医,2004,25(6):30-31.
被引量:4
3
阎小艳,李新浩,阎晓晖.
奶牛热应激[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9):42-44.
被引量:20
4
屈军梅,李文平.
奶牛热应激及其防治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25(5):51-53.
被引量:17
5
史彬林,李如治,黄昌澍,林全曾,金穗华.
红细胞钾作为乳牛耐热性选择指标的遗传可靠性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3):64-68.
被引量:29
6
屈军梅,李文平.
奶牛热应激及防制对策研究[J]
.中国奶牛,2005(3):16-19.
被引量:16
7
魏学良,张家骅,王豪举,晏梅,孙凤清,杨铭惠,尹思明.
高温环境对奶牛生理活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3-15.
被引量:75
8
李如治.
奶牛热应激研究现状[J]
.中国奶牛,1995(4):38-40.
被引量:52
9
史彬林,闫素梅.
奶牛耐热性评定指标的研究[J]
.中国奶牛,1996(2):20-22.
被引量:63
10
李秋凤,李建国,李运起,韩永利.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05,37(12):9-1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8
1
张响英,唐现文.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07,6(2):49-52.
被引量:2
2
张连忠.
酵母及其培养物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奶牛,2009(2):19-21.
被引量:23
3
刘彦,洪亚辉,肖兵南,燕海峰,胡雄贵,罗柏荣.
荷斯坦牛抗热应激分子标记S463的检测[J]
.中国奶牛,2009(3):9-11.
被引量:2
4
吕亚军,王永军,田秀娥,陈艳瑞,白成斌,牛文智.
中草药添加剂对滩羊泌乳性能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77-82.
被引量:12
5
陈虹,魏恒杰,乔顺风,侯伟革.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10,42(3):39-40.
被引量:10
6
付林.
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育成期土杂鸡健康状况及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10):202-204.
7
李胜利,黄文明,张书义,曹志军,冯仰廉,周鑫宇,杨敦启.
中国60年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及饲养工艺的改进[J]
.中国奶牛,2009(S1):30-42.
被引量:9
8
阎小艳,李新浩,阎晓晖.
奶牛热应激[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9):42-44.
被引量:20
9
何英俊.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的危害与调控[J]
.中国畜牧杂志,2005,41(3):48-50.
被引量:4
10
程建波,王洪荣,范彩云.
脂肪酸钙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26(3):14-16.
同被引文献
7
1
张瑞光,吴晓鸣,鲍若虹,刘庆华.
热应激与非热应激期福安水牛生理和抗氧化指标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136-138.
被引量:15
2
胡宁玺.
放牧型荷斯坦奶牛对青海省农村奶牛业发展的积极作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66-167.
被引量:2
3
张啟俊.
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营养途径及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62-63.
被引量:3
4
杜红梅,何潮.
提高牛奶干物质含量的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6):129-129.
被引量:4
5
常宝,徐明举,葛利忠,徐彤,陈志远.
提高冀西北地区奶牛产奶量的关键性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84-85.
被引量:3
6
孙齐英.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免疫功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6-9028.
被引量:27
7
姜俊芳,宋雪梅,蒋永清.
奶牛热应激危害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74-7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尹德胜,唐后庆.
如何提高农户家养奶牛的产奶量[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5):122-122.
2
付彦坤.
预防奶牛热应激的综合措施[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3):138-1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景喜,周娟,李德林,王丽学,潘振亮,陈龙宾,韩静,李敏,霍文娟.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饲料配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0):79-82.
被引量:1
2
秦静,施霖.
浅谈洛阳地区奶牛热应激防治现状与对策[J]
.兽医导刊,2019,0(24):78-78.
1
李媛,汪德众,张海琨,朱洪林.
控制牛舍环境应注意的问题[J]
.吉林畜牧兽医,2004,26(10):46-46.
被引量:2
2
代邦元.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J]
.农家顾问,2006(9):49-49.
3
朱磊,雷蕾,崔超.
高温高湿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乳业,2012(7):42-43.
4
黄仁惠,李霞,董文,徐建平.
规模化牛场犊牛沙门氏菌病的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14,10(9):123-123.
被引量:1
5
赵波.
奶牛热应激的判定方法和防制对策[J]
.湖北畜牧兽医,2003,24(3):45-46.
被引量:11
6
胡婧,朱战波,申欣,车宁宁,薛洋洋,杨玉英.
大庆某牛场牛舍环境中沙门氏菌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13,49(8):20-23.
被引量:3
7
张东方.
北方修建小规模奶牛舍应注意的问题[J]
.农技服务,2006(10):35-36.
8
王金宝,宋东明.
夏季奶牛怎么养[J]
.北方牧业,2005(9):12-12.
9
石传林,张照喜,颜冬.
怎样预防奶牛热应激[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1,24(2):61-61.
被引量:1
10
徐虹,刘党标,杜雪峰.
敞开式奶牛舍的环境控制探析[J]
.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1,32(9):17-19.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