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桐城派的宿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发起的需要,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需要一个集中了"旧文学"、"旧道德"特征的批判目标,桐城派正是这样一个符合要求的目标。当新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以后,桐城派是否应该被批判就成了一个被质疑的问题。客观分析,以倡导白话文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学运动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晚清桐城派诸人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改革,以古文翻译介绍西方文学的努力,对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一定贡献,对新文学运动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作者 曾光光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1,共8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9

  • 1钱玄同.《文学革命之反响》,《钱玄同文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顶.
  •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集》第二卷,第6-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3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葵园四种》,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30页.
  •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版,第545页.
  • 5李桓编撰.《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42,光绪十年湘阴李氏刻本.
  • 6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小仓山房诗集》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 7方宗诚.《记张皋文茗苛文后》[A]..《柏堂集》前编卷3[C].,光绪六年刻本..
  • 8曾国藩.《复吴南屏书》[A]..《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9[C].传忠书局,光绪二年印本..
  • 9方苞.《又书货殖传后》,《方望溪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29页.
  • 10方苞.《(古文约选>序例》,《方望溪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303页.

共引文献55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