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政治及其两面性特征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深刻的两面性特征。其技术性和政治性并存,民主性和狭隘性并存,低成本和高风险并存,可用性和危害性并存,挑战性和必然性并存。网络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作者
赵鹏超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网络政治
虚拟政治
网络民主
民主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1
王柏松.
网络政治学初探[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3-55.
被引量:5
2
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7-06-05.
3
张颐武,刘建明,王传宝,张新实,杨冰之,康培.
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执政策略[J]
.人民论坛,2008(13):24-25.
被引量:1
4
黄荷.草根网民通过网络实现政治参与.半月谈,2008,(14).
5
肖木.
让网络政治更具“中国特色”[J]
.人民论坛,2008(13):23-23.
被引量:3
6
昝玉林,许文贤.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探析[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0):25-29.
被引量:16
7
陈力丹.
胡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新思维[J]
.人民论坛,2008(13):14-17.
被引量:6
8
沈宝祥,高新民,等.解读中国互联网政治: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N].北京日报,2007-06-18.
9
[美]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托夫勒著作选[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0
袁峰.
网络效应改变政治生态[J]
.人民论坛,2008(13):20-2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刘文富.
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01(2):67-75.
被引量:41
2
杨伟民,吴显庆.
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J]
.学习与探索,2004(5):31-33.
被引量:15
3
[6]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87-88.
4
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和真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共引文献
68
1
付玉辉.
拓展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传播学的研究领域——2008年我国新媒体研究综述[J]
.国际新闻界,2009,31(1):16-19.
被引量:16
2
相清平.
述略与建议: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57-62.
被引量:2
3
武芷漪.
浅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65-266.
被引量:1
4
董文芳,郭秀萍.
网络政治的兴起、概念及研究意义[J]
.理论学刊,2013(11):82-85.
被引量:9
5
王景斌.
论公共利益之界定——一个公法学基石性范畴的法理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1):129-137.
被引量:87
6
张青国.
论市民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
.湖北社会科学,2005(3):40-42.
被引量:5
7
徐美珠,李竹宇.
网络化视野下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3):41-43.
被引量:3
8
孙景峰,王锐.
电子党务与党内民主发展[J]
.学习论坛,2007,23(12):28-30.
被引量:4
9
周秋光,孙中民.
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迁与政治稳定[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1):23-27.
被引量:10
10
刘先春,任彦.
网络政治视野下改进党的建设初探[J]
.理论探讨,2008(4):130-13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3
1
侯彬.
试析“网络民主”特征及其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1):82-85.
被引量:45
2
蒋霞,张健.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7-20.
被引量:15
3
李智.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398-401.
被引量:31
4
褚松仑.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1(5):7-8.
被引量:14
5
韩志磊.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1-74.
被引量:14
6
李娜,张祖品,祝茑茑.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87-89.
被引量:8
7
林命如.
广州市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青年探索,2006(3):29-31.
被引量:22
8
申佳鑫,雷文芬,周绍宾.
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38-242.
被引量:26
9
王冰,陈娜.
论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J]
.理论观察,2006(4):146-147.
被引量:13
10
邢建华,邓泽球,郑建岚.
福建省高校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5):711-71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7
1
吴太胜.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比较研究综述[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1):71-75.
被引量:5
2
张哲.
网络民主释疑——基于政治学的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21(3):30-34.
3
段溢波.
网络舆情的两面性特征与引导策略探究[J]
.中外企业家,2012(3):126-127.
4
丛甡,孙雯娟.
我国网络民主的社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0):45-47.
5
侯胜利.
试论网络监督与反腐倡廉的关联性[J]
.理论界,2014(11):29-34.
6
罗文科.
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政治挑战的思考[J]
.电子制作,2012,20(10X):162-162.
7
周学琴.
弱势群体电子政务参与的发展现状与建设路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67-168.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于姗姗,娄淑华,高琦.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及其问题[J]
.传承,2012(2):54-55.
被引量:2
2
武月锋.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解阈限和内涵界说[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69-72.
被引量:3
3
娄淑华,刘梅敬.
论高校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2):1-3.
被引量:2
4
张良.
高职类院校学生政治参与实证分析——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轻工科技,2015,31(4):175-176.
5
仝晗笑.
贫困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2015(6):219-219.
1
赵荣强.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
.菏泽学院学报,2001,25(3):46-49.
被引量:1
2
陈金英.
微博、政治及其功能限度[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9(3):70-73.
被引量:8
3
车鹏博.
对虚拟政治的一点哲学思考[J]
.理论学刊,2007(4):69-70.
被引量:1
4
杨昌群.
人格的两面性与思想工作[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8):20-36.
5
云莉,孟萌.
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比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48-50.
6
韦莉幸.
网络舆论危机研究综述[J]
.传承,2013(4):124-125.
7
汪业周,吴丽丽.
网络政治空间:特性、限度与诉求[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21-26.
被引量:1
8
王青,楚树龙.
中美关系:合作与防范仍是基调[J]
.当代世界,2006(1):13-15.
9
杨元亮,牛海波.
传统廉洁文化的双面性[J]
.法制与社会,2008(30):226-227.
10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6):66-71.
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