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皖东南汛期降水规律、旱涝特点及减灾农业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皖东南宣城地区汛期降水规律、旱涝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并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提出减轻旱涝灾害的长、中、短期对策以及灾后补救措施。
作者
陈平
机构地区
宣城行署气象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89-90,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降水规律
旱涝特点
减灾对策
皖东南
旱灾
洪涝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F4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黄不凡 等.略论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抗灾应变能力与其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4,(3):40-43.
2
郝云理.
2000年前减轻山东省旱涝灾害的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5):38-4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易亮,祝新建,陈怀亮,邓天宏,张红卫,朱文洁,严玉莲.
信阳市干旱成因及其防御对策[J]
.生态科学,2006,25(3):253-25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史培军.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
.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267-278.
被引量:59
2
周寅康.
淮河流域洪涝特征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1):22-29.
被引量:23
3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态农业16用模式与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朱晓华,杨秀春.
水旱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35-36.
被引量:17
5
丁祖芬,朱必翔,吴志传.
巢湖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抗灾减灾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39-40.
被引量:11
6
毛德华.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评估与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0,9(3):46-53.
被引量:17
7
吴德启,王学会,蔡海华,陈炳才,钱立礼.
皖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61-62.
被引量:2
8
史培军,顾朝林,陈田.
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J]
.地理学报,1992,47(5):385-393.
被引量:17
9
郝朝德.
安徽省沿淮湖洼地区综合治理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03(8):50-5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郁家成,陈永山,黄小燕,董炳瑞,郁阳.
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56-5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晶,吕志红,林蓉,张海娜,刘晓梅.
Evaluation and Effect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1):49-52.
被引量:1
2
李宗尧.
安徽省沿淮洼地治理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29-5131.
被引量:1
3
夏伦志,徐义流,张长青,肖扬书,阎晓明,张立.
沿淮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理论探讨及其对秸秆饲用、牧草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0,19(2):218-226.
被引量:8
1
白晓慧.
基于Z指数的内蒙古通辽市干旱变化特点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0):67-70.
被引量:1
2
王远.
安徽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趋势预报[J]
.农药市场信息,2008(12):39-39.
3
金玉梅,王继承.
渝优10号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1X):88-88.
4
安徽防治灰飞虱“下手”必须早[J]
.南方农药,2014,0(3):39-39.
5
宋艳芬,史忠琴.
加快推进宣州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J]
.茶业通报,2014,36(1):34-36.
被引量:2
6
罗道宏,窦永高,李孝勇,卢祖瑶.
广德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1X):60-61.
被引量:1
7
姜长云.
如何发挥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对安徽省宁国市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2007(7):21-23.
8
温桂英.
试析高粱在岚县高产稳定的原因[J]
.山西气象,2002(3):21-21.
9
张旭初,聂扬飞.
恩龙模式:皖东南的“乡村试验”[J]
.决策,2006(8):36-37.
10
储寿喜,王长辉,等.
加入WTO与皖东南农业结构调整[J]
.生产率系统,2002(2):62-63.
安徽农业科学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