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桥梁的科学技术哲学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技术哲学是联结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环节,研究由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应根据这一定位加强其学科建设。科学技术哲学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者
吕乃基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年第3期6-9,共4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联系
科学技术哲学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
1
吕乃基.
人工自然的进化及其代价[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5):45-4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5
1
吕乃基,韩启放.
高技术风险根源分析──兼论高技术特征间的关系[J]
.南京社会科学,2001(z1):169-173.
被引量:1
2
吕乃基.
再论科学对文化的影响[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5-19.
被引量:2
3
吕乃基.
科学的代价[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12):18-22.
4
吕乃基.
论科学与文化[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7):7-12.
被引量:9
5
吕乃基.
走进世界3——纪念波普尔提出“世界3”理论40周年[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71-477.
被引量:6
6
吕乃基.
会聚技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5):62-65.
被引量:19
7
王续刚.
人工自然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审视[J]
.学术论坛,2008,31(10):38-42.
8
吕乃基.
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3):40-44.
被引量:3
9
王续刚,吕乃基.
论人工自然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J]
.南京社会科学,2009(12):36-41.
被引量:1
10
吕乃基.
信息技术(IT)视野下的技术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5):49-5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2
1
徐祥运.
论拉普关于技术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前提的思想[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2):52-55.
被引量:2
2
高亮华.
产业: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J]
.晋阳学刊,2005(6):54-57.
被引量:10
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
承认产业哲学-Cweek专属社区[EB/OL].forums.cweek.com.cn/showthread.2006-09-11(百度快照).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陈俊.
库恩“范式”的本质及认识论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1):104-108.
被引量:37
9
吕乃基.
论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J]
.科技导报,1997,15(2):3-5.
被引量:1
10
刘学文.
中国如何面对21世纪的世界历史大调整——于光远访谈录[J]
.当代经济科学,2000,22(1):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吕乃基.
产业哲学的学科地位和特征[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60-63.
被引量:6
2
吕乃基.
重建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12):62-63.
被引量:4
3
吕乃基.
以“正在兴起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续“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96-100.
4
吕乃基.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与“自信”[J]
.创新,2016,10(1):40-46.
被引量:2
5
郝栋.
基于自然资本的“技术-经济”范式的演化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33(4):79-8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黄时进.
网络化科学促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为例[J]
.化工高等教育,2019,36(6):94-97.
被引量:3
2
徐奉臻.
“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及体系的一项探索[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7):65-68.
3
徐奉臻.
论以现代化为科技哲学新学术生长点的合理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7-9.
被引量:1
4
孟磊松,卢晶.
现代科学思想与当代建筑思潮的反思[J]
.建筑与文化,2009(3):66-67.
5
杨君游.
产业哲学视野下的产业创新——“产业论与产业创新研讨会”综述[J]
.科学与管理,2012,32(3):76-82.
6
陈凡,程海东.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1):145-153.
被引量:15
7
吕乃基.
一体两翼: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6):5-8.
被引量:3
8
甘霞.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改革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17,20(1):19-22.
9
李成保.
高质量发展视域中的产业哲学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9,0(3):1-7.
10
刘畅,王蒲生.
产业哲学对产业发展规划系统的作用机制[J]
.系统科学学报,2021,29(4):22-27.
1
刘宁,孙先明.
科学研究的三个环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4(2):255-256.
2
钱时惕.
系统科学:联结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与人文漫话之十五[J]
.物理通报,2010,31(12):85-88.
被引量:1
3
黄国宝.
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J]
.福建环境,1995,12(2):31-32.
4
徐纪敏.
关于自然科学学科结构的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2,19(1):86-92.
5
仇晓龙.
浅谈新课程下的实验室管理[J]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0(11):106-106.
6
李醒民.
科学: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449-463.
被引量:17
7
赵霞.
浅析有机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34):66-67.
8
梁志大.
浅谈心电图机检定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7):47-47.
被引量:2
9
鲍玉香.
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5):106-106.
被引量:1
10
肖峰.
“技术是什么”?——信息时代的重新解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32-36.
被引量:2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