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内涵型大城市化模式
被引量:2
On China’s Urbanization Pattern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3-64,23,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6
-
1中国土地报,1995年10月22日第3版}光明日报,1995年3月1日第7版.
-
2.新世纪中国文化前景五人谈[N].光明日报,1999-12-30(5).
-
3周一星,史育龙.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J].地理学报,1995,50(4):289-301. 被引量:200
-
4宋丙洛(韩国).韩国经济的崛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P31.
-
5经济资料译丛,1996,.
-
6贾平凹谈张爱玲[N].光明日报.1995-05-12.
二级参考文献14
-
1周一星,城市问题,1993年,1期,22页
-
2团体著者,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3年,275页
-
3团体著者,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1992年度,1993年
-
4周一星,人口与经济,1992年,1期,21页
-
5吴传钧,经济地理,1991年,11卷,3期,1页
-
6团体著者,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年
-
7朱宝树,城市问题,1990年,6期,14页
-
8周一星,人口与经济,1990年,6期,9页
-
9田雪原,人口与经济,1989年,1期,3页
-
10周一星,Asian Geographer,1988年,7卷,1期,12页
共引文献214
-
1王丰龙.创新的城市地理研究——《中国城市群的创新格局与路径》评述[J].华南地理学报,2024(1):83-87.
-
2谈明洪,吕昌河.国外城市土地整理及对中国合理用地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54-158. 被引量:31
-
3高晓路,许泽宁,牛方曲.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城市群边界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280-289. 被引量:40
-
4黄金川,陈守强.中国城市群等级类型综合划分[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290-301. 被引量:48
-
5陈守强,黄金川.城市群空间发育范围识别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313-320. 被引量:33
-
6王健,汪应宏,陈晨,单林春,彭山桂,魏海霞.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用地扩张的传导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2):237-246. 被引量:6
-
7陈平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简论江泽民的对外开放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3(1):96-98. 被引量:1
-
8陈娟,白光润.城市化景观生态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04(4):10-13. 被引量:2
-
9陈万柏.论“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J].社会主义研究,2001(5):53-55. 被引量:1
-
10周一星.人文地理研究能为制订国家政策作贡献:——以城市发展方针研究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1):1-5.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8
-
1朱金海.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J].社会科学,1995(2):11-15. 被引量:10
-
2周文.美国工业城镇的空间集聚──兼论现代工业布局的原则[J].经济科学,1994(3):64-68. 被引量:5
-
3尚启君.大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J].北方经济(内蒙),2005(5):25-27. 被引量:2
-
4傅勇.户籍改革宜渐进有序——与主张全面取消者商榷[J].经济学家,2005(4):61-65. 被引量:14
-
5陈秀山.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78.
-
6石忆邵,何书金.城乡一体化探论[J].城市规划,1997,21(5):36-38. 被引量:54
-
7邹农俭.城市化三论[J].江海学刊,1998(2):45-50. 被引量:4
-
8曹建海,林向阳.对北京市振兴和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3(6):55-6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马远军,张小林,李凤全,王天阳.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3):78-84. 被引量:22
-
2王力,汪海霞.新疆石河子垦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6):10-13. 被引量:8
-
3陈勇.信息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温州市为例,浅谈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促进作用[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4-7. 被引量:2
-
4张国平.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两大主题的深度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8(8):65-70. 被引量:1
-
5黄国华.城市化促进模式探讨——基于扩大非农就业路径下的理论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4):40-43. 被引量:2
-
6邢红.中国的城市化宏观策略[J].经济师,2010(10):68-70.
-
7白永秀,王颂吉,吴振磊.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J].经济纵横,2010(10):118-121. 被引量:7
-
8吕京庆,刘培培.1980年以来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综合述评[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32(3):6-13. 被引量:6
-
9盛广耀.城市化模式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13-19. 被引量:14
-
10刘洋.邓州市罗庄镇城乡一体化研究[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2(1):74-75.
-
1毛四勤.浅谈劳动力资源内涵型扩大再生产[J].管理与效益,1997(3):28-29.
-
2石瑾,陈栋.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测——以甘肃省为例[J].西北人口,2015,36(6):106-110. 被引量:2
-
3孙惟仁.企业素质问题探讨[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1984(1):53-57.
-
4尚启君.大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J].北方经济(内蒙),2005(5):25-27. 被引量:2
-
5刘云,肖龙军.论隐性失业的成因与对策[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7,19(4):14-18.
-
6浅谈劳动资源内涵型扩大再生产[J].管理观察,1999,0(1):52-52.
-
7章春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27):184-185. 被引量:5
-
8陈洁行.对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几点思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4):21-22.
-
9周奕.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J].时代经贸,2016,14(13):54-56. 被引量:1
-
10杨素慧.人才资源开发应重视继续教育[J].人事管理,2001(A05):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