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应用科技》
CAS
1998年第5期8-9,共2页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8
-
1李保国,华泽钊,刘占杰.鲜花真空冷冻干燥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1,22(4):54-58. 被引量:26
-
2陆洋,杨波涛,陈凤香.五种天然抗氧化剂Rancimat法对食用油的抗氧化效果评估[J].食品工业,2009,30(3):3-6. 被引量:13
-
3贡长生.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9,19(3):14-16. 被引量:67
-
4张铁英,姜元荣,陈雅琼,杨虹.二次精炼对棕榈油品质及其煎炸性能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2,37(2):8-10. 被引量:2
-
5范柳萍,鲁璐,刘元法,李进伟,陶涛.高温煎炸棕榈油体系抗氧化剂的选择[J].中国油脂,2012,37(3):40-43. 被引量:12
-
6周友亚.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17(3):79-81. 被引量:27
-
7张效林,亢茂德,车红荣.离子沉淀——絮凝综合脱咖啡碱的茶多酚生产新工艺[J].食品科学,2001,22(11):50-52. 被引量:7
-
8彭辉.油脂、含油食品的氧化、抗氧化以及抗氧化剂[J].食品工业,2004,25(3):34-36.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刘蒙佳,陈锦屏.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7):70-72. 被引量:17
-
2李海航,龚莉红,张宗耀.茶资源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综合开发进展[J].科技导报,2007,25(7):51-56. 被引量:6
-
3胥佰涛,徐平,沈生荣.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茶叶,2007,33(3):143-146. 被引量:38
-
4孙志栋,顾富强,梁月荣,薛旭初,梁慧玲,秦岭.茶多酚提取优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11):490-493. 被引量:13
-
5杜淑霞,欧仕益,贝惠玲,徐丽.茶多酚与牛奶蛋白互作对蛋白质离体消化率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2):76-79. 被引量:15
-
6李大刚,袁淑芳,吴鸿庚.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比较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2):44-49. 被引量:9
-
7陈汝盼,李大刚.浸提-沉淀法提取茶叶脚料中的茶多酚[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4):51-55. 被引量:2
-
8高佳佳,郑洋,黄训端,罗银倩,程兴,范伟,江明星,张部昌,周康.几种抗氧化剂对棉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1):283-286. 被引量:13
-
9吴英华,任凤莲.7种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中成药,2014,36(6):1298-1301. 被引量:10
-
10刘荣,郑旭煦,殷钟意.天然抗氧化剂在植物油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10):43-47. 被引量:28
-
1茶多酚的提取[J].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2000(4):17-17.
-
2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防治植物病害制剂的方法[J].腐植酸,2008(1):41-41.
-
3童有怀,朱建苹.沼气肥的制取及使用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1996(8):23-23.
-
4吴艳妮,刘德裕.亚硫酸铵抗氧化剂的研究[J].川化,2002(2):45-46.
-
5T201244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应用开发[J].科技成果纵横,2004(4):55-55.
-
6一文.茶多酚生产应用与开发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11):21-23. 被引量:3
-
7С.,КВ,刘普孝.抗氧化剂对以无毒结合剂所制镁碳性能的影响[J].国外耐火材料,1990,15(4):38-40.
-
8波兰烷基酚的制备工艺[J].日用化学工业,1994,24(6):37-38.
-
9王景彬,王爱群.玉米作物副产品的开发利用[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1(8):47-48.
-
10汪松能,俞桂珍.茶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及脂多糖的提取[J].福建茶叶,1995(2):21-2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