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台湾中小学品德教育自我评价标准评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台湾中小学品德教育自我评价标准强调学校及师生在道德评价方面的自主性,注重师生以民主参与、讨论思辨、对话合作方式进行品德教育,注重整合品德教育潜在课程与社会资源,通过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独立思维,通过自主评价与自我反思推动品德教育持续发展,这些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衡若愚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143,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台湾中小学品德教育
自我评价标准
借鉴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台湾“教育部”.“教育部”品德教育促进方案[Z].台湾“教育部”.2006.
2
李琪明.学校品德教育推动策略及评价指标研究报告[R].台湾师范大学.2008.
3
蔡美娟,周忠生.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思考[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1):25-26.
被引量:10
4
李子建,尹弘飚.
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1):21-23.
被引量:64
5
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
.教育研究,2003,24(1):48-52.
被引量:37
6
苏振芳.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张华.
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28-33.
被引量:73
2
[1]郝德永.课程研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7]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与设计[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4
李子建.从批判角度剖析课程定义[J].教育学报,1996,(1).
5
[18][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
[20][德]遭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7
[21][美]大卫@雷@格里芬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
[22]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著,车槿山译.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9
[23]Aronowitz, S. & Giroux, H. (1991). Postmodem Education: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al crit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0
[24]Behar, L. S. (1994). The Knowledge Base of Curriculum: a empirical analysis.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共引文献
110
1
梁钊华.
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解读[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2):181-184.
被引量:14
2
赵小段.
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超越与挑战——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教育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1):13-16.
被引量:14
3
邓重宁.
人本认知是教学改革的向导[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51-153.
被引量:1
4
曹东燕.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0(10):1-4.
被引量:1
5
赵书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J]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36-39.
被引量:2
6
尹弘飚,李子建.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67-73.
被引量:28
7
彭寿清.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评价[J]
.教育研究,2005,26(4):68-71.
被引量:7
8
林小松,吴越.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118-120.
9
冯铁山,詹万生.
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J]
.教育科学研究,2005(5):47-50.
被引量:11
10
张群林.
青少年环境科学创新实践活动——德育的新平台[J]
.引进与咨询,2005(7):47-48.
被引量:1
1
吴秉健.
美国在职教师计算机培训的自我评价标准[J]
.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9):14-15.
2
吴秉健.
美国在职教师计算机培训的自我评价标准[J]
.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8):18-19.
3
侯晓玲,齐美利.
“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J]
.今日教育,2008(3):44-44.
4
涂元玲.
实施多主体校园文化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16-21.
被引量:1
5
张竞芳.
聚焦课堂 注重整合 提高德育实效性[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6):17-18.
6
李希贵.
想清楚并写下你的自我评价标准[J]
.当代教育家,2016,0(3):74-74.
7
钱蕾.
父母评价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J]
.家庭教育,2002(6):42-42.
被引量:1
8
闫闯.
台湾中小学品德教育促进方案、策略及启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11):50-52.
被引量:1
9
訾红,马少荣.
心理健康教育在荣辱观形成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9(11):82-83.
10
朱秀亚.
联系实际生活 注重整合实效[J]
.教育科研论坛,2009(3):19-20.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