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江苏南通私营企业工人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研究注意到:首先,"结构力量"成为农民工群体中青年技术工人展示群体力量的基础。其次,城市生活体验与"结构力量"有利于青年技术工人形成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是基于资本和社会的认可,而不再局限于户籍制度的农民身份的认可。最终,本研究认为,青年技术工人已经成为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中独具特质的社会群体类别。
作者
华正新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3,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农民工
青年技术工人
结构力量
身份认同
分类号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0
1
埃里克·奥林·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M].陈心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2
戴维·李,布赖恩·特纳.关于阶级的冲突[M].姜辉.重庆出版社,2005.
3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钱乘旦.译林出版社,2001.
4
李春玲.
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J]
.江苏社会科学,2004(6):108-112.
被引量:76
5
王春光.
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
.学习与探索,2005(1):38-43.
被引量:83
6
吴清军.
西方工人阶级形成理论述评——立足中国转型时期的思考[J]
.社会学研究,2006(2):182-203.
被引量:32
7
游正林.
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J]
.社会学研究,2006(4):169-185.
被引量:74
8
Burawoy, Michael, 1985,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 Factory Regimes Under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Verso.
9
Braveman,H.1974,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The Degradation of Work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0
Burawoy, M. 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二级参考文献
71
1
张宛丽.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J]
.社会学研究,2000(1):24-39.
被引量:66
2
孙立平.
“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6(5):22-32.
被引量:380
3
李炜.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4(5):80-95.
被引量:18
4
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62
5
游正林.
不平则鸣:关于劳资冲突分析的文献综述[J]
.学海,2005(4):56-61.
被引量:26
6
Wright, Erik Olin. 1979. Class Structure and Income Determin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7
Giddens, Anthony. 1973. 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ies. London: Hutchinson.
8
Parkin, Frank. 1979. Marxism and Class Theory: A Bourgeois Critiqu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9
Goldthorpe, John H, and Gordon Marshall. 1992. "The Promising Future Class Analysis: A Response to Recent Critiques. "Sociology 26:381 - 400.
10
Crook, Stephen, Jan Pakulski, and Malcolm Waters.1992. Postmodemiz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共引文献
257
1
何晶.
“底层表达”视角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径创新[J]
.新闻大学,2021(1):48-58.
被引量:9
2
董慧娜.
增强技术控制权——平台经济下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研究[J]
.中国研究,2021(1):228-248.
被引量:2
3
胡荣,龚灿林.
房产、相对剥夺感与主观阶层认同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1):128-137.
被引量:11
4
冯云廷,王亚男.
城市社区居住隔离的形成机理——以大连为样本的实证[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21(2):89-97.
被引量:1
5
游正林.
制造认同的又一种模式 G公司协调劳资关系的基本经验[J]
.社会,2009,29(1):173-196.
被引量:11
6
段学芬.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资本与农民工的市民化[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70-77.
被引量:37
7
周湘伟,刘建华.
关于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法律保障的几点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6):71-74.
8
朱旭斌.
阶级形成研究的三个面向:客观存在、主体建构和话语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2010(4):25-28.
9
王安春,姜文有.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418-420.
被引量:2
10
陈胜.
青年生活质量与主客观社会分层研究[J]
.青年探索,2005(4):31-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开明.
全泰壹的抗争[J]
.南风窗,2005(23):54-54.
被引量:2
2
潘毅.
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
.社会学研究,1999(5):13-24.
被引量:70
3
侯风云.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
.经济研究,2004,39(12):75-84.
被引量:186
4
郭于华.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
.读书,2002(7):11-18.
被引量:155
5
杜鹏,丁志宏,李兵,周福林.
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J]
.人口研究,2005,29(4):53-61.
被引量:43
6
高文书.
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石家庄、沈阳、无锡和东莞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28-34.
被引量:134
7
吴亚平.
对农民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实现形式的探讨[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1):17-21.
被引量:17
8
佟新.
延续的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一起国有企业工人集体行动的个案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6(1):59-76.
被引量:110
9
任焰,潘毅.
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J]
.开放时代,2006(3):124-134.
被引量:84
10
姚先国,俞玲.
农民工职业分层与人力资本约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5):16-22.
被引量:124
引证文献
3
1
刘建洲.
农民工的抗争行动及其对阶级形成的意义——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
.青年研究,2011(1):33-43.
被引量:21
2
孙垂强,焦振玲.
农民工职业上升及分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3):82-87.
被引量:2
3
杨菊华,张娇娇.
人力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J]
.人口研究,2016,40(4):3-20.
被引量:77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杨胜利,王伟荣.
产业结构升级、教育与流动人口收入——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12):49-62.
被引量:6
2
于潇,徐英东.
流入城市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分解[J]
.人口研究,2021,45(1):50-67.
被引量:30
3
王馨,白凯,包军军.
丽江古城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的维度建构与检验[J]
.旅游学刊,2021,36(6):116-132.
被引量:13
4
孔艳芳,周凤.
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技能与社会融合研究——基于多层非线性模型的经验论证[J]
.劳动经济评论,2020(1):20-41.
被引量:1
5
戴春.
自下而上的自觉——劳动关系调整的另一种视角[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6):23-26.
被引量:1
6
熊易寒.
新生代农民工与公民权政治的兴起[J]
.开放时代,2012(11):90-104.
被引量:32
7
杨裴倩.
反抗方式的选择:事件性质分化与权益目标分化[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6):89-95.
8
徐双军.
农民工维权主体缺陷与法制化维权体制的完善[J]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16-20.
被引量:2
9
李琼英.
农民工集体行动参与的代际差异性实证分析——基于珠三角的调查数据[J]
.学术界,2013(7):172-181.
被引量:9
10
王燊成,刘宝臣.
就业促进政策能提高城镇困难家庭的就业参与吗?[J]
.学习与实践,2018,0(12):91-102.
被引量:6
1
阎连科,张学昕.
追寻结构和语言的力量[J]
.西部(新文学)(上),2007,0(12):4-18.
被引量:7
2
2016年劳模休养活动正式启动[J]
.中国工会财会,2016,0(9):9-9.
3
华南.
产业工人新生代——从制造到创造[J]
.中华儿女,2016,0(4):80-81.
4
刘须宽.
青年技术工人成长的文化遭遇[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0):10-15.
5
上海:“从学徒到鲁班”不再有“工龄门槛”[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8(4):39-39.
6
关于青年技工现状的调研[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3):34-36.
7
祁国平.
西北轴采取措施解决青工“断层”问题[J]
.轴承工业,2003(2):30-31.
8
周宁.
国有企业青年技术工人思想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0(17):13-13.
9
我国青年技工在世界技能大赛摘金夺银[J]
.中国教工,2015,0(9):28-28.
10
广西15万名青年技工竞逐“高级蓝领”[J]
.中国职工教育,2007(10):32-32.
中国青年研究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