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衍生的革命性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包括后现代在内的观念的更新,直接或间接地消解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的传统边界,包括教育与非教育的边界、教育"等级结构"的边界、教育行动者之间的人际边界以及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引领着对话时代的全面到来。这样的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由此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的环境变迁,而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党性为前提的共生是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新生的有效途径。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Y27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祝文燕.论网络时代的历史定位及其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2-108. 被引量:13
  • 2(法)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著,陈光金,沈杰,朱谐汉.道德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加)大卫·莱昂(DavidLyon)著,郭为桂.后现代性[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美]雷·库兹维尔.灵魂机器的时代[M].沈志彦,祁阿红,王晓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 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体[M].周宪,任天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6..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om.cn,,2003,7..
  • 7[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 8[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10[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