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5
-
1卡斯蒂格略尼 北京医科大学医史教研室主译.世界医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28.
-
2富玉兰,宝龙,满都拉.蒙医传统手术疗法停滞的原因[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1):31-32. 被引量:2
-
3常存库,张天奉,范景田.中医药学观念系统研究纲要[J].医学与哲学,2001,22(12):48-50. 被引量:4
-
4宝龙.《四部医典》医学教育思想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13(3):132-133. 被引量:1
-
5宝龙,王晓华.《四部医典》中的优生学思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4):48-4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4
-
1王丽梅 等.《蒙古秘史》中的医学史料[J].中华医史杂志,1993,(3):177-177.
-
2新元史·赵匣刺传.卷三十六,中华书局[M].,1977..
-
3卡斯蒡格略尼.世界医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4.
-
4杨运东.中医骨伤科手术疗法停滞的原因和启示[J].医学与哲学,1999,20(2):36-3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6
-
1王玉琦.注意培养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方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2-4. 被引量:22
-
2宝龙.蒙医学与中医学传统思想观念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1):1-4. 被引量:3
-
3杨扬,欧阳艳冰.希波克拉底文集的思想史解读[J].医学与哲学(A),2009,30(1):68-70.
-
4赵雪,郭义.世界传统医学中的放血工具比较[J].天津中医药,2009,26(2):116-118. 被引量:3
-
5肖先福,郭海鹏.理解医学模式的内涵是提供充满人文关怀服务的关键(连载二)[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37. 被引量:2
-
6刘孟宇,彭锦,齐争平,寇慧新,吕爱平.中医优生保健平台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87-89. 被引量:4
-
7鲍臻,李雪琦,朱靓,董晓建.略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537-540. 被引量:3
-
8刘宁生,吴修玲,朱冬梅.医患间言语交流的利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5):702-703.
-
9王锡山.新医改下医务人员行医原则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3):67-68. 被引量:5
-
10刘宁生.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精神地位再审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774-775.
同被引文献5
-
1图门吉日嘎勒 敖姝芳等.传统蒙医学“绿色”特点辨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5-75.
-
2策·苏荣扎布.蒙古民族医学起源及特点之概说.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1-3.
-
3照那木拉,李学恩,王梅,胡达来.中国蒙医整骨术生物固定宏观模式及其无遮挡理念[J].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09(4):1-3.
-
4照那木拉,额尔敦朝鲁,阿古拉,吉日嘎拉,包海金.关于立项研究蒙医传统整骨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8(4):47-48. 被引量:8
-
5照那木拉.蒙医传统整骨术中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生物力学原理[J].中医正骨,2002,14(11):48-50. 被引量:8
-
1宝龙.蒙医学与中医学传统思想观念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1):1-4. 被引量:3
-
2谭瑛.略论《内经》与儒家思想观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1):9-10. 被引量:3
-
3聂菁葆.对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的反思[J].医学与哲学,1989,10(8):22-24.
-
4张荣芳.试谈中医脾胃学说的对立统一[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238-239.
-
5张俊霞.浅谈情志护理在便秘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6):94-94. 被引量:1
-
6李学林.中药应用形式及特点[J].中医研究,2006,19(2):59-62. 被引量:6
-
7王保芹,李泽庚,范春雷,童佳兵.喘证常用药对举要[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371-373. 被引量:6
-
8谭忠乐,谭成邦.外科常用对药琐谈[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4):105-105. 被引量:2
-
9顾娟.论美容与养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z1):172-173.
-
10钱彦方.老年性局部热辨治体会[J].中医杂志,2001,42(3):146-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