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48
-
1常崇光.艾青抗战诗组的整体美感[J].电影评介,2007(10):86-87. 被引量:1
-
2吕家乡.“灵感是诗的受孕”——艾青诗读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39-43. 被引量:1
-
3汪亚明.论艾青的都市诗及文化成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5):67-73. 被引量:3
-
4王向晖.从艾青的诗谈新诗的散文美[J].当代文坛,2002(2):49-51. 被引量:1
-
5雷丽平.艾青诗歌的散文美及语言特色[J].汉字文化,2005(2):42-45. 被引量:1
-
6王泽龙.走向融合与开放: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02-107. 被引量:10
-
7范兰德.艾青诗歌创世象征历程——论象征主义对艾青诗歌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08-112. 被引量:4
-
8宋绍香.在20世纪世界诗坛上应怎样给艾青定位——世界著名汉学家Л·Е·切尔卡斯基论艾青[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5):70-75. 被引量:2
-
9王明博.艾青“北方组诗”原型意象解构[J].东疆学刊,2008,25(1):81-84. 被引量:1
-
10张建宏.从欧罗巴带回的一支芦笛——略论艾青与荷马式漫长的象喻[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224-227. 被引量:1
-
1里尔克.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J].新读写,2011(11):58-58.
-
2万辉.艾青病逝消息标题析[J].新闻爱好者,1996(8):25-25.
-
3周晓宇.法老的秘密[J].我们爱科学,2014(4):26-29.
-
4叶延滨.阳光清明的诗歌之路[J].长江文艺,2008(6):73-74.
-
5路也.最美丽的颁奖台——在“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颁奖会上的讲话[J].诗刊,2010(2):10-11.
-
6朱丽君.论上海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卷宗,2015,5(10):80-81.
-
7杨卫武,施永红.世博会推动上海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8):14-16. 被引量:4
-
8黄离.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会暨首师大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京举行[J].诗刊,2009(22):77-77.
-
9王焕丽 Blueonline(图).在柏林看法老——记柏林埃及博物馆[J].旅行者,2007(5):152-155.
-
10入围青年诗人诗选[J].诗刊,2009(10):3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