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科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现状与应对策略——以教育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对于理工类研究生必不可少,对于文科类研究生同样也是重要的素养之一。它反映在对待科学知识的严谨的态度、思维的逻辑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作者
李向红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科学素养
教育学专业
文科研究生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艾诗根.
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23(4):9-11.
被引量:6
2
赵姝明,李正熙.
个性化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25-27.
被引量:14
3
康玉唐,王格灵.
部分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26-29.
被引量:5
4
刘欣,满东升.
构建规范的学术道德机制,促进科研健康发展[J]
.天津科技,2006,33(5):41-42.
被引量:5
5
雷水英,朱伟芳,朱琮.
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探索[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丁养军.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6(5):69-71.
被引量:6
2
张斌贤.
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
.教育研究,2007,28(5):19-24.
被引量:69
3
阮长耿.
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1-3.
被引量:14
4
王得忠,胡荣.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被引量:62
5
赵姝明,等.严格程序完善制度[C]//北方工业大学教改文集.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6.
6
何振雄.坚持应用型与研究型并重的培养模式,建立高效的研究生质量保证机制[C]//全国第六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出版者不详],2006.
7
姜廷才.
应重视培养科学精神[J]
.辽宁教育,1999,0(Z1):41-41.
被引量:1
8
李珑,孙超,姚玉芳,王平,杜娟.
医德教育要弘扬科学精神[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4(4):37-38.
被引量:3
9
林钧昌.
研究生教育中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70-71.
被引量:2
10
王庆节.
知识与怀疑——当代英美哲学关于知识本性的讨论探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2(4):62-7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5
1
刘琦琪,李飞.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J]
.教育与考试,2010(4):59-64.
被引量:1
2
王德广.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三峡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S1):262-264.
被引量:2
3
贺婧.
关于在研究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几点思考——从“五个注重”入手[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2,34(S4):516-519.
4
颜卫东.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成功,2009(7):218-219.
被引量:4
5
王晓明.
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41-243.
被引量:3
6
熊家国,金会平,陈万红,肖兴安,姚瑞敏.
研究生教育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9):111-114.
被引量:4
7
黄国彬.
研究生学术创作中不端行为的心态原因及对策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36-38.
被引量:19
8
侯云峰.
试论艺术院校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机制的建构[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2):53-57.
9
余利平.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设计初探[J]
.科教文汇,2008(25):57-57.
10
杨曦.
制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市场因素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7):103-10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8
1
谢桂华.
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4):1-4.
被引量:2
2
杜成宪,李世宏.
成长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5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68-73.
被引量:3
3
王凡.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借鉴意义[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119-122.
被引量:10
4
韦俐俐.
试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2.
被引量:6
5
任震,吴志伦.
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试点与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59-60.
被引量:5
6
许洁英,王嘉毅.
西方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举措──兼论西方教育科研人才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70-72.
被引量:1
7
王亚杰,刘桔.
按一级学科授权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6):3-5.
被引量:13
8
吴明.
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简记[J]
.中国高教研究,1992(4):26-27.
被引量:1
9
顾幸生,马桂敏.
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35-37.
被引量:23
10
李齐鸣,刘诗宇,程越.
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2):204-20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姚顺利,丁伟伟,陈俊霖.
科学精神对文科类教育硕士的必要性探析——以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为例[J]
.时代教育,2012(15):206-206.
2
连静,刘胜华.
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以中国期刊网录入论文为例[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33-35.
被引量:1
3
黄正.
有效开展文科大学生科普教育的实现途径[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7):108-10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肖湘杰.
谈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4):44-44.
被引量:1
1
畅庚,冷玲.
文科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现状与应对策略——以西南大学为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4):103-105.
2
方丽,杨晓明,杨超华.
美国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58-62.
被引量:24
3
孙静,黄琳琳.
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7-169.
被引量:4
4
张柯,黎昕.
关于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14,24(2):219-222.
被引量:7
5
王晓杰.
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5):79-80.
6
黄宇辉.
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11):69-71.
被引量:8
7
杨东英,秦学锋.
地方高校文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和对策——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4-6.
8
汪福祥.
提高文科研究生的三种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1(23):45-45.
9
刘彦雄.
文科研究生:如何度过“无聊期”[J]
.中国研究生,2010(1):28-29.
10
崔建萍.
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9):143-143.
被引量: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