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被引量:52

The Formational Mechanisms and Evaluative Logic of Village Independe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理想类型上看,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我提供公共产品,自我生产帮扶体系,自我满足消费欲望,自我维持内部秩序。这是由相应的内外支持结构决定的:从内部看,村落的自然条件与空间分布、熟人社会的特质、交换圈的客观存在、资源总量限制与模糊化利益、民间信仰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从外部看,"编户齐民"的限度、"皇权不下县"与乡绅的非正式治理、政府的重农导向与休生养息的理念、村落与国家共享一套文化符号,是非常关键的外部因素。系统解析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可以发现其维持所需的独特的社会条件,因而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村落的转型历程呈现其自主性的演变逻辑。在此背景下,村落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应得到深思。 In an ideal view, traditional village has some independence that including self-providing public products, self-producing inter-supporting systems, self-fulfilling consumption, and self-maintaining inner order.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al mechanisms of village's independence, we find the social conditions which are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m are so unique that they have connatural frang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 of our country's villages has shown their logic of independent evolutio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be reconsidered.
作者 刘伟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40,共8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村落自主性 成因分析 演化机制 现代化 village independence reason analysis evaluative logic moderniz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于海著.《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50-252页.
  • 2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 4魏特夫著.《东方专制主义》第1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5张静著.《法团主义--及其与多元主义的主要分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89页.
  • 6郑浩谰.《“村落共同体”与乡村变革--日本学界中国农村研究述评》,《乡村中国评论》(第一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 7许倬云著.《从历史看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 8施坚雅著,史建云等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 9王沪宁.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4):2-11. 被引量:110
  • 10寺田浩明.《权利与冤抑--清代听讼和民众的民事法秩序》,载于滋贺秀三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二级参考文献9

共引文献1480

二级引证文献49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