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被引量:16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作者 项继权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共8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建设研究"(07JZD0024) 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项目"中国城乡社区建设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页,第11页,第15页,第6页,第2-5页.
  • 2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载冯钢编选.《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9页,第188页.
  • 3George A. Hillery, Jr. 1995,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 20, pp194-204
  • 4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22-28页,第24页,第21页.
  • 6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A].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页.
  • 7吉尔伯特·罗兹曼.1989,《中国的现代化》.陶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8Vivienne Shue. 1988, The Reach of the State: Sketches of the Chinese Body Politi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Vivienne Shue. 1990,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Rural China." Jorgen Delman Clemens Stubhe Osteraard and Flemming Christiansen (eds.), Remaking Peasant China. Denmark: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pp60-76.
  • 9李学举.《村民自治三年实践的思考》,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编.《实践与思考: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1991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 10倪方六.江苏“新集体农庄”调查、大陆学者热议新集体农庄.凤凰周刊,2006,(4).

引证文献168

二级引证文献14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