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隐身与遮蔽:“笔名”对发生期中国现代文学质地的影响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作家的笔名类同于匿名。广泛地使用笔名与印刷文化的崛起有密切关系。"印刷文化墙"实现了作者与读者并不同时在场条件下的文学有效传播。笔名使用起到了隐身和遮蔽社会批评的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别生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及其质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 袁国兴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2傅斯年.《随感录》[J].新潮,1919,1.
  • 3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1页.
  • 4鲁迅.《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5《罗兰·巴特随笔选》第296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6.《礼记·大学》[M].,..
  • 7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5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 8王钝根.《礼拜六<出版赘言>》[J].礼拜六,1914.
  • 9陆侃如.《卷施·再版后记》,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版.
  • 10麦克昂.《桌子的跳舞》[J].创造月刊,1928.

共引文献143

同被引文献10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