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的模糊性与阐释者的主体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决定我们在文本阐释过程中不能一味求"信",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从语言本体的模糊性反观文本阐释活动,阐释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解除文化因素困扰,模糊与精确相互转换,灵感思维,形象转换等方面。而且,阐释主体在阐释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度是有限的。
作者
范头姣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07,共2页
Seeker
关键词
语言本体
主体性
语言模糊性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6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49
2
Iser, Wolfgang.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p26.
3
Jauss, Hans Robert.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Hermeneutics. Trans, Michael Sha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p21.
4
范武邱,张琦.
本固方能枝荣——评阅2003年TEM8英译汉试卷有感[J]
.中国翻译,2004,25(1):66-70.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南峰.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
.外国语,2001,24(4):61-69.
被引量:110
2
张洪慧,张亦学.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1-14.
被引量:17
3
魏小萍.
“主体性”涵义辨析[J]
.哲学研究,1998(2):22-28.
被引量:85
4
舒奇志,杨华.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15-118.
被引量:26
5
袁莉.
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J]
.中国翻译,1996(3):6-10.
被引量:77
6
徐盛桓.
语言美学论纲[J]
.外语学刊,1995(2):1-8.
被引量:25
7
王玉樑.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
.天府新论,1995(6):34-38.
被引量:164
8
许钧.
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15-21.
被引量:86
9
谢天振.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
.中国翻译,2001,22(4):2-5.
被引量:145
10
毛荣贵 范武邱.英汉翻译技巧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464
1
戴若愚,戚奕萱.
译者主体性中“为我”“能动”和“受动”的辩证关系——以翟理斯英译本《前赤壁赋》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304-314.
2
古文菲.
试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1):416-429.
被引量:2
3
魏韵玲,姚艳萍,丁婕.
《利维坦》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与文化选择——以陆道夫、黎思复译本为例[J]
.郑州师范教育,2019,0(5):63-70.
被引量:1
4
何丹.
国内四种《离骚》英译本中核心概念“灵”的英译对比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22(2):47-53.
5
李皓天,易连英.
《三体3:死神永生》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27):35-37.
被引量:1
6
励唯璐,张琬怡.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蒹葭》两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1):6-8.
被引量:3
7
邓高峰.
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翻译伦理的视角[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9):3-6.
8
刘静.
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3-4.
9
李小歌.
《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85-299.
10
钟文欣,徐未艾.
阐释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汉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5):102-104.
1
崔应贤.
论墨子的语言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60-164.
被引量:1
2
缑瑞隆.
名词模糊性和形容词模糊性的区别[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1992(5):40-42.
3
闻继宁.
人类创造中的认知走向——胡适真理观述评[J]
.孔子研究,1997(3):107-116.
4
张勇.
论语言模糊性的哲学意义[J]
.文教资料,2011(26):26-27.
5
李维远.
科学与形象思维[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2-33.
6
王峰.
善良愿望如何可能?[J]
.文艺理论研究,2006(4):41-47.
被引量:1
7
朱建平.
从逻辑到数学与从数学到逻辑[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5):23-28.
被引量:4
8
王丽.
语言的模糊性与诗歌翻译的模糊对等[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1):113-115.
9
傅祖康.
强者、弱者和适者[J]
.新食品,2008(9):119-119.
10
傅祖康.
强者、弱者和适者[J]
.中国酒,2008(1):18-18.
求索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