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空间的几重文化症候探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众传媒语境下以网络为代表的虚拟空间的仿真性极大地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技术形态的变化颠覆了传统"模仿诗学"的架构,引发了诸如"消费主义的欲望生产"、"后现代图像转向"等文化症候,对个体思维模式甚至群体范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作者
郑恩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8-100,117,共4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虚拟空间
模仿诗学
实在性
欲望生产
图像转向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http://www.south. nsysu. edu. tw/sccid/book/publisher/ylib/9573236486. html
2
[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592.
3
[法]让·波德里亚.完美罪行[M].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吴靖、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威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7
Steven Best and Douglas Kellner . Postmodem Theory,Criticalinterro- gations[M].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1991.
8
[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共引文献
22
1
谭旭东.
电视文化的实质及其对童年的影响[J]
.宁夏社会科学,2007(2):133-138.
被引量:4
2
蔡骐,盛兰.
大众传播中的历史再现与民族认同——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几点思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6-149.
被引量:5
3
张晶,谭旭东.
电子文化语境与文学类型化趋势[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17-20.
被引量:4
4
陈伟军.
论新闻媒体的价值引导[J]
.广西社会科学,2009(5):122-125.
被引量:2
5
马蕾.
想象的大学--中美大学文化的图像符号学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9,30(7):12-19.
被引量:2
6
李琦,杨时梅.
新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6):132-136.
被引量:12
7
简姿亚.
民族国家构建语境中的女性声音——基于对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解读[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127-130.
被引量:1
8
董友福.
在回忆中唤醒未泯的人性——论汪曾祺新时期小说的审美取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79-84.
9
陈利华.
历史语境中艺术本源的生成——海德格尔《林中路》美学思想解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299-300.
10
简姿亚.
近代新母性神话的构建:从身体解放到人格独立——以辛亥时期女性媒介为中心的考察[J]
.妇女研究论丛,2013(2):77-83.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2
1
孙和平,盛晓明.
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J]
.哲学研究,2006(4):62-68.
被引量:4
2
李桂花,张雅琪.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18-21.
被引量:14
3
尼古拉斯·加汉姆.《解放传媒现代性--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09-110页.
4
丹尾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5
隽鸿飞 丁梅.《对科学技术异化根源的反思--从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谈起》[J].学术交流,1999,.
6
让·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8页.
7
邵培仁.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135-144.
被引量:98
8
邵培仁.
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1-9.
被引量:65
9
雷毅.
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
.世界哲学,2010(4):20-29.
被引量:47
10
雷毅,李小重.
深层生态学的困境与出路[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24-2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郑恩,徐莎莎,龚瑶.
新媒介技术的异化与深层生态学治理:基于“GIFT”社会的个案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1,33(12):30-3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偲.
当非主流变成主流——GIFT社会兴起过程中的长尾理论实践[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2(9):96-97.
2
王健,郑和武.
走出新媒介文化传播困境:培养人的文化自觉[J]
.中国出版,2013(20):58-61.
被引量:8
3
邱其霖.
新媒介技术异化视域下人的主体性回归[J]
.惠州学院学报,2023,43(1):80-86.
被引量:1
1
宁海林,王泽霞.
现代新闻传播的图像化转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7-130.
被引量:5
2
葛连升,张春晓.
论后读图时代[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2-145.
被引量:11
3
龚新琼.
论电视欲望生产的表征体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98-101.
4
张翔宇.
现代新闻传播图像化的作用与利处[J]
.新媒体研究,2015,1(11):88-90.
5
杨保军.
简论话语新闻及其真实性[J]
.今传媒,2005,13(07X):18-19.
被引量:6
6
童兵.
事实的实在性和新闻的倾向性[J]
.新闻与写作,1989(2):11-12.
7
刘国平.
县报更要多写现场短新闻[J]
.传媒观察,1991,0(1):49-50.
8
夏德元.
图像转向:读图时代的内容产业困局与出路[J]
.新闻记者,2015(6):67-71.
被引量:13
9
姚瑶.
微信朋友圈“红包图片”的传播研究[J]
.新闻知识,2016(8):45-46.
10
施惠玲.
意识形态在政治传播中的样态[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9):79-80.
被引量: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