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机制体制。本文从武汉"1+8"城市圈的模式出发,阐述了如何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机制体制,联动圈内9个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
李梦卿
罗莉
机构地区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职业教育
有效发展制度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马庆发.
“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07,23(10S):20-24.
被引量:20
2
周耕夫,李栋学.
工学结合:期待制度与法规的哺育——来自德国“职业教育合同”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5-7.
被引量:49
3
沈剑光.
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初探[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17-1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N](教职成[2006]4号).,..
2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N].http://www.zjdfc.com/xw-article_view.asp?id=385.
3
Berufsbildungsgesetz.
4
Jugenarbeitsschutzgesetz.
5
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6日.
6
台湾比较教育学会主编.教育整合与竞争力,台湾高雄复文出版社,2004年,第41-42页.
共引文献
67
1
谭波.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8):218-219.
2
杨延.
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4):46-48.
被引量:3
3
魏晓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2):76-77.
4
王霞.
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28-31.
被引量:10
5
张翠英.
对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教育的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47-47.
被引量:10
6
周明星,吴炳岳.
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4-8.
被引量:26
7
周明星,孟庆国.
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82-85.
被引量:99
8
邓金娥,周荛阳.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推行“411”工学结合模式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39-41.
被引量:5
9
张晓黎,关琦,杨小燕.
“工学结合”培养高材行业蓝领人才的探索[J]
.塑料加工,2008,44(1):16-18.
被引量:1
10
亓俊国,庞学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1):23-26.
被引量:49
同被引文献
11
1
何一峰,付海京.
影响我国人口迁移因素的实证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7(2):47-51.
被引量:17
2
纪韶,孙延旭,张磊.
京津冀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9(1):45-49.
被引量:6
3
陆慧,李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为例[J]
.企业经济,2008,27(1):93-96.
被引量:2
4
李梦卿,张君第.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2008(26):19-21.
被引量:1
5
董立彬.
劳动力区域流动倾向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特区经济,2008(11):269-270.
被引量:6
6
彭振宇.
论职业教育在武汉“1+8”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1-14.
被引量:6
7
杜小敏,陈建宝.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
.人口研究,2010,34(3):77-88.
被引量:97
8
胡荣才,刘晓岚,李伟.
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视角[J]
.人口与经济,2011(2):45-51.
被引量:9
9
易苗,周申.
经济开放对国内劳动力流动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解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31(3):6-14.
被引量:12
10
刘兰.
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2(2):70-7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柳劲松.
城市圈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需求的县际差异研究——基于湖北77个区县的数据实证[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9-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卓妮,赵亚南,叶梦姝.
试述区域差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J]
.继续教育,2017,31(1):31-32.
被引量:1
1
向天华.
立足区域产业 找准专业建设的“点”[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12.
2
彭振宇.
论职业教育在武汉“1+8”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11-14.
被引量:6
3
郑炎,王洪国.
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对湖北高教的影响[J]
.当代经济,2009,26(17):112-114.
被引量:1
4
张磊.
武汉“1+8”城市圈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6-22.
5
樊建海.
高职院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的目标模式及实现形式[J]
.中外企业家,2015(10Z):168-169.
被引量:1
6
唐小翠,刘玄启.
关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6):180-182.
被引量:9
7
蒋昊.
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31-34.
被引量:1
8
苏群.
企业MOOC进行时--企业MOOC不可低估[J]
.中国远程教育,2014(6):30-31.
被引量:1
9
叶纯.
武汉职工医疗互助扩至城市圈[J]
.工友,2010(10):51-51.
10
曹俊华.
武汉城市圈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SWOT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28-2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