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1998年第2期15-17,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
-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4..
-
2庞革平 庞志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走向一体化[EB/OL].http://www.shgzb.gov.en/.,.
-
3吴斌.亚洲一体化道路[N].海南日报,2004—4—23.
-
4乐绍延.全球应对中国制造(1)师华长技以制华——日本以“中国制造”应对“中国制造”[N].参考消息,2003-07-15(16).
-
5中国科协.长江——二十一世纪的发展[C].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5.
-
7赵长禄."试论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全国高校第二届科研管理论文集》,1998.
-
8杨进.关于我国发展风险资本市场的基本构想[J].经济体制改革,1999(3):81-8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吴松,王元地,刘玉奎,潘雄锋.关于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开放运行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5(11):27-29.
-
2姜清奎,邓立红.发展湖北省高校校办产业的思考与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2006,19(1):28-29.
-
3戴健,马志和,顾晨光,曹可强,刘炜,吴贻刚.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与一体化开发的目标模式[J].体育科学,2007,27(6):3-7. 被引量:11
-
4杨大楷,冯体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6):80-88. 被引量:16
-
5克罗吉,顾庆良.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24-26. 被引量:11
-
6陈向军.湖北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161-162. 被引量:2
-
7林思达.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1):80-84. 被引量:4
-
8张水潮,刘永,周健.供应链理论在高校科技创新链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61-65. 被引量:2
-
9郑春雷,张前德.高校校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226-228. 被引量:11
-
10徐炎章,宋玮.区域创新系统视野下的“大虹桥”工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3(5):99-104.
-
1韩公三.地方科委要从战略意义的高度抓好民营科技型企业[J].科学与管理,1996,16(2):58-58.
-
2蒋琪.地方科委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途径与对策[J].科技与效益,1994(9):13-15.
-
3地方科委转变职能增强综合管理能力的研究(包头市软科学研究会)[J].呼和浩特科技,1996(3):14-19.
-
41997年度技工贸总收入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名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998(Z2):30-36.
-
5程宝隆.在“科技兴市”中地方科委如何发挥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9,10(11):22-25.
-
6肖先铨.强化地方科委职权 完善地方科技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54-56.
-
7发挥地方科委的综合职能作用促进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J].当代地方科技,1991(10):17-19.
-
8宋尧林.县级科委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56-57.
-
9章文.新年度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申报呈现良好态势[J].中国科技产业,2001(1):56-57.
-
10肖望(遗稿),瞿凌云(整理).地方科委要沟通技术援用渠道[J].武汉文史资料,2008(11):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