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美学“兴”范畴情感内涵的遮蔽与去蔽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的重要范畴,在现代汉语中,兴有两个读音,两组意义。但兴的读音与意义的分化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是在儒家经学的阐释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这一过程也对兴本来的情感性意义造成了遮蔽。然而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兴"的情感性、感发性内涵重新被发掘重视,并且多方向发展深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的重要范畴。
作者 杨媛媛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3-75,共3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情感 遮蔽 去蔽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彭锋.诗可以兴:古代宗教、伦理、哲学与艺术的美学阐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2李健.比兴思维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3陈世骧.原兴:兼论中国文学的特质[A].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选集[C].台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6
  • 4杨树达.释兴[A].积微居小学述林[C].北京:中华书局,1983:91
  • 5汉·郑玄注,唐·颖达疏.礼记正义[A].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 6袁济喜."兴"与原始生命[A].古代文论的人文追寻[C].北京:中华书局,2002:145
  • 7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71
  • 8宋·胡寅.斐然集[M].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34
  • 9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