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及评述 被引量:5

The Latest Trends and Commentary of the Study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社会科学界,最近似乎进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许多学科都在作学科的回顾与前瞻,教育社会学也不例外,毕竟是处在中国社会科学这个大环境中。本文以2006年以来中国教育社会学界的学术活动为背景,整理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与进展,既肯定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Recently, many epoch", with no exception branches of social sciences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ve entered into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The thesis has been based upon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Chines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2006 and assembled its latest trends and development. I make it clear tha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has reached its climax, with a significant rise in both research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promising young researchers. At this favourable time for this social science branch, we should not only inherit and understand the new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ield, but also keep cool headed about our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knowing the distance fro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ndard. The above is the main intention of this thesis.
作者 钱民辉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80,共8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JJD840183)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科特质 社会学想象力 现代性 教育公平 sociology of educati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maginative power of sociology modernity education fairnes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8

  • 1雷蒙·阿隆 葛智强译.《社会学主要思潮》[M].华夏出版社,2000..
  • 2巴占龙.2006.“裕固族学校教育功能的社会人类学分析”.《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18-19日,中国北京,北京大学.
  • 3程天君.2006.“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生存困境”.《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2006年10月20-22日,中国海南,海口.
  • 4傅松涛.2007.“回归原理:公认普适的教育社会生态理念--教育社会学的新视野”.《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2007年11月16-18日,中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5方雅慧.2007.“老镇新生-学习如何启动偏乡地区社区营造”.《第十三届台湾教育社会学论坛--地方、社区与教育实践之社会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18-19日,中国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 6贺晓星.2006.“从局限编码到曼布利诺头盔:聋教育的社会学思考”.《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18-19日,中国北京,北京大学.
  • 7贺晓星.2007a.“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与回顾”.《第十三届台湾教育社会学论坛--地方、社区与教育实践之社会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18-19日.中国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 8贺晓星.2007b.“聋人犯罪原因的教育社会学分析--案例与访谈”.《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2007年11月16-18日,中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9黄河.2007.“男性研究对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2007年11月16-18日,中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10李锦旭.2006.“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新进展鸟瞰”.《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18-19日,中国北京,北京大学.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 2[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 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6-67.
  • 3[英]安东尼·吉登斯 文军 赵勇译.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4[英]尼格尔·多德 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5[德]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A].[法]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M].赵一凡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6[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1.
  • 7[匈]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 8Henry Giroux. Crossing the Boundaries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and Feminism, in A. H. Halsey, Hugh lauder, Phillip Brown, Amy Stuart Wells Education-Culture Economy Society,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9[加]大卫·莱昂.后现代性[M].郭为桂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27,149.
  • 10Phillip Brown and Hugh Lauder.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H.Halsey, Hugh lauder, Phillip Brown, Amy Stuart Wells. Education-Cuhure Economy Society.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59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