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根据个人心性而推演出人文繁变”——以船山性情论及其“兴观群怨”新说为例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熹主张"四端皆情",提出中和新说,给情以适当地位。王夫之在反思朱子的性情论时,明确认定四端是性,七情是情;性为道心,情为人心,批评朱子走的是"以性为情,以情知性"的路子。王夫之的思想特点是"根据个人心性而推演出人文繁变",他将自己的性情论思考贯注到诗学领域,重申了"诗道性情"的诗学命题,并以之提举和改造传统的"兴观群怨"之说。
作者 马育良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102,共10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2003-2004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性情论史>(AHSK03-04D59) 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立项项目<现代性话语背景下的性情论与中国情性文化>(2007sk33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37

共引文献174

同被引文献30

  • 1卫广来.求才令与汉魏嬗代[J].历史研究,2001(5):77-89. 被引量:22
  • 2魏中林,谢遂联.二十世纪的王夫之诗学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0(3):53-61. 被引量:5
  • 3.《汉书·朱博传》[M].,..
  • 4.《汉书·薛宣传》[M].,..
  • 5陈寿.三国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2.414、419.
  • 6陈寿.三国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7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合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 8陈寿.三国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4年第8期.
  • 10赵翼著、王树民校证.二十二史札记校证(订补本)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