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表现及生成原因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符号异化,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助长了神的异化,商业化服务与消费加剧了物的异化。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要扬弃青年流行文化的异化,就必须提升青年主体自我批判与扬弃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改造合理地引领青少年的文化倾向,进行社会改革以涵养真正的民主氛围,利用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进行动态制衡。
作者
张广纯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岭南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Lingnan Journal
关键词
青年流行文化
异化
实质
反思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甘阳.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同被引文献
25
1
伍国.
流行文化的困境——《任逍遥》中的后现代性与现代性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18(4):10-14.
被引量:10
2
陆玉林,常晶晶.
青年流行文化:一种互动分析中的界定[J]
.中国青年研究,2003(1):34-39.
被引量:17
3
李颖.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J]
.青年探索,2005(2):7-10.
被引量:5
4
李和平,刘开源.
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商业运作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10S):41-42.
被引量:2
5
田昊.
论流行文化在不同国家中的价值认同——以好莱坞大片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传播为例[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156-159.
被引量:3
6
高青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13.
7
[波]符·塔达基雏奇.西方美学概念史[M].褚朔维,译.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239.
8
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203.
9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王萍.传播与生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引证文献
3
1
于馥颖.
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价值观解读[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33-35.
被引量:1
2
张绪忠,郭宁宁.
大众传媒背景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解读与反思[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2(2):33-36.
被引量:4
3
陈小娟.
微信大众狂欢的现实分析[J]
.东南传播,2015(7):81-8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杨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流行文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1):158-160.
2
王婧杰.
“碎片化”传播环境下全民泛阅读现象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90-90.
被引量:2
3
贾先涛,安丰田.
微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传播能力培养策略[J]
.东南传播,2016(6):128-130.
4
张美荣.
网络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影响与思考[J]
.科教文汇,2017(14):143-144.
被引量:1
5
安桂颍.
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流行文化引导[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6):70-71.
6
计文婷.
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的影响[J]
.传媒论坛,2019,0(19):7-7.
7
滕国鹏,杜懿晨.
当前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述评[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20-24.
1
张广纯.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J]
.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0(9):24-27.
2
朱伟.
当下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反思[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89-91.
被引量:4
3
高慧.
实现中国梦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1):21-24.
被引量:1
4
刘成志.
略论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化建设[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36-38.
5
江玉安.
青年流行文化的流行与导向[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11):146-149.
被引量:2
6
陈海燕,胡琦.
青年流行文化双效影响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10(1):43-48.
被引量:1
7
史炳军,李敏.
试论上海何以成为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中心[J]
.广西社会科学,2004(3):114-116.
8
刘宏森.
单向接轨:改革开放30年与当代青年流行文化发展浅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4):16-19.
9
林少芳,王雅婷.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青年亚文化[J]
.北方文学(中),2012(2):151-152.
10
孙琦琰.
新媒介语境下青年流行文化的“变”与“不变”——兼谈当前流行文化的传播机理和发展趋势[J]
.思想理论教育,2013(5):84-89.
被引量:5
岭南学刊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