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育惩罚的价值及道德阈限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作者 宋晔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教育研究,2007,28(10):11-18. 被引量:114
  • 2孙彩平.教育道德与道德阈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56-59. 被引量:17
  • 3(法)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著,陈光金,沈杰,朱谐汉.道德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4(德)康德(Kant)著,沈叔平.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1.
  • 5[苏]马卡连科 著,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4
  • 2高清海.哲学的奥秘[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30.
  • 3郑也夫.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M].上海:三联书店,1996.11.
  • 4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5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6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6.
  • 7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9.
  • 8边沁.道德教育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7.
  • 9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3、83、84.
  • 10埃尔菲·艾恩.奖励的惩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49、151-152、148、147、148.

共引文献128

同被引文献17

  • 1李芳,安连义,和艳美.解读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惩罚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8(4):26-29. 被引量:4
  • 2爱弥儿·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 4[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I.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2-153.
  • 6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一[M].李其龙,郭官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6、28、27、28.
  • 7姚秀明.适度惩戒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3,(17).
  • 8李爱梅,陈宁.从“中庸之道”论教师权威[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8):3-5. 被引量:4
  • 9宋晔,赵丽萍.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9(8):14-17. 被引量:14
  • 10田国秀.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3):35-37.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