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说的使命:从人性的黑暗处指向光明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说的特性在于对人类心灵的热情关注,小说所能做的是要充分表现出心灵探索的深度。小说的使命就是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从而开拓一个人类的精神世界。小说往往要从人性的黑暗处指向光明,在充分展示面对人性堕落的疼痛之后走向对人的主体性的皈依与升华。小说家必须坚持崇高的原则,弘扬理性精神,勇敢地在心灵世界里寻找人类通往幸福的幽径。
作者
邵子华
机构地区
菏泽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小说
小说家
使命
人性
崇高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别林斯基.文学论文选[M].满涛,辛未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广州文艺,2007,(6).
4
谢有顺.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6.
5
波特莱尔.恶之花[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71.
6
基耶尔.颁奖辞[C]//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7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
卡塞拉.虚构颂[M]//吕同六.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9
福斯特.小说人物面面观:小说中的人物[M]//吕同六.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10
邵子华.
生命叙事与小说的价值追求[J]
.理论与创作,2007(4):24-2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王丽亚.
分歧与对话——后结构主义批评下的叙事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32-39.
被引量:22
2
(德)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著,陈永国,马海良.本雅明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共引文献
11
1
季明举.
俄国文艺批评中的生命有机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1):104-109.
2
陈小英.
“梦”的意象与女性主体建构[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90-94.
3
徐张杰.
论传播“世俗化”潮流的艺术精神[J]
.湖北社会科学,2009(8):115-117.
被引量:1
4
郭建辉.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4):93-96.
被引量:4
5
胡俊飞.
论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叙事的世界性因素[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6):78-82.
被引量:3
6
胡俊飞.
从小说诗学维度评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意义[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2):9-13.
7
郭向宇.
昆德拉作品中的两类女性[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54-56.
8
解华.
米兰·昆德拉的欧洲文化身份建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98-102.
被引量:6
9
解华.
从捷克到法国:米兰·昆德拉的文化身份建构[J]
.江淮论坛,2014(4):167-171.
被引量:4
10
林道立,吴周文.
散文“虚构说”的悖谬与“假性虚构”的阐释[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5):36-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贺仲明.
本土化: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另一面[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2):81-91.
被引量:9
2
张岳林.
《六安州志》描绘的文学地图[J]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6):16-18.
被引量:3
3
朱万曙.
地域文化与中国文学——以徽州文化为例[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4):25-32.
被引量:31
4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J]
.外国文学研究,2014,36(4):8-13.
被引量:98
5
贺仲明.
关于文学本土化问题答客问[J]
.文艺争鸣,2014(10):1-3.
被引量:5
6
汪卫东,王川霞.
“立人”与“兴国”:鲁迅早期“个人”观念的内在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3):1-6.
被引量:4
7
张光芒.
是“底层的人”,还是“人在底层”--新世纪文学“底层叙事”的问题反思与价值重构[J]
.学术界,2018(8):43-5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
1
陈红梅.
皖西当代本土作家的创作实践和文化特征[J]
.皖西学院学报,2019,35(1):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汪祺,周贤林,胡宇恺,尤日星.
情感分析视角下“未名四杰”作品的接受与评价——基于对2005—2022年在线书评的实证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23,39(3):10-14.
1
关圣力.
生命中不能忘记的记忆——《两个人的罗曼史》简评[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3,0(12):106-106.
2
杨易唯.
孤独的涅槃——记《四川文学》十月青城山散文、小说笔会[J]
.四川文学,2016,0(1):159-160.
3
李颜平.
浅析《路》的异化主题[J]
.青年文学家,2012,0(10X):25-25.
4
吴婷.
“历史”的背后——从《湘行散记》中的“不变”与“变”看沈从文的“历史观”[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7):94-97.
5
李传友,宋睿.
同是城市流浪者,人生之路各不同——《骆驼祥子》与《米》之比较[J]
.菏泽学院学报,2013,35(4):41-44.
被引量:1
6
葛云波.
读杜甫:千年不断的传统[J]
.博览群书,2014,0(8):8-11.
7
陈凤翠.
闲暇时间断想[J]
.新闻传播,1995,0(5):30-30.
8
李晨.
2003年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综述[J]
.华文文学,2005(1):68-77.
9
闫长红,鄂晓萍.
《野草》审美意象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26-128.
被引量:1
10
孙歆宇.
社会批判与心灵探索——试论《儿子与情人》之创作技巧[J]
.青春岁月,2011,0(4):183-184.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