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上)
被引量:12
出处
《中国农机化》
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
Chinese Agricul Tural Mechanization
同被引文献250
-
1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吕润海.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42-46. 被引量:107
-
2王丽宏,张立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31-33. 被引量:6
-
3夏俊芳,袁巧霞,周勇.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48-49. 被引量:10
-
4陆琳.大兴安岭的野生笃斯越桔[J].北方果树,2004(5):42-42. 被引量:7
-
5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2004(9):41-42. 被引量:45
-
6周德本,王向宏,王永吉,王家绪,郭春景,赫荣俊,李景富,姜俊杰,张逊华.黑龙江省逊克县库尔滨自然保护区笃斯越桔资源调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1):78-80. 被引量:1
-
7娄成后.谈覆盖免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9,10(1):39-42. 被引量:10
-
8唐雪东,李亚东,臧俊华,吴林,张志东.土壤施硫对越桔生长发育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5):553-560. 被引量:49
-
9王洪学,王砚革,叶林,徐杰.笃斯越桔集约经营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3(1):14-16. 被引量:7
-
10李亚东,陈伟,张志东,刘洪章,吴林.土壤pH值对越桔幼苗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51-54.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12
-
1郑家国,姜心禄,朱钟麟,谢红梅,卿明福.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1):30-33. 被引量:10
-
2李新芸,江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2006(2):16-18. 被引量:33
-
3文立阁,李建桥,崔占荣.我国灭茬机具及其刀具的发展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6,28(5):10-13. 被引量:15
-
4王激清,张宝英,刘社平,刘晓静.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26-128. 被引量:56
-
5杜长征.我国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9,31(7):234-236. 被引量:41
-
6杨文钰,王兰英.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9,17(2):211-216. 被引量:108
-
7裴嘉博,刘辉,沈国正,黄康康,郗笃隽,程晓娜.我国越橘种质资源与土壤改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5):143-148. 被引量:3
-
8陆飞,陈立岩,邵咏梅,邓鹏辉,赵岩,才心.黑龙江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7(20):266-266. 被引量:1
-
9李国昉,马淑英,陈立东,郑立新.河北省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2(4):12-13. 被引量:2
-
10郑侃,陈婉芝,杨宏伟,郑智旗.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9-13.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310
-
1杨茜雯,吴景贵,王雪峰,李建明,杨晓庭,李虎,谷月,孙玲.畜禽粪与玉米秸秆田间原位条带堆腐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6):46-52. 被引量:5
-
2姚晓光.苏州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及实施保障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143-146. 被引量:2
-
3阿拉木斯,吴洪新,夏明.浅谈草产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1):82-86. 被引量:2
-
4祝金霞.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 被引量:4
-
5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王润屹,杨肖娥.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627-633. 被引量:126
-
6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朱小平,常连生.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5-9. 被引量:15
-
7樊羿,沈阿林.有机肥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6):54-59. 被引量:14
-
8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常连生.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5,36(3):360-364. 被引量:24
-
9李文革,李倩,贺小香.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48. 被引量:62
-
10刘丽香,吴承祯,洪伟,李键,蔡冰玲,林淑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5-80. 被引量:65
-
1曹建军.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下)[J].中国农机化,1998(4):31-33. 被引量:3
-
2李晓.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0):99-100. 被引量:4
-
3刘志刚,耿立星.小麦节水机械化播种的几种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07(10):16-19.
-
4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J].现代农业装备,2004(6):77-78.
-
5钮桂香.油菜整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J].浙江农村机电,2000(3):21-23.
-
6任志良,陈永星.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J].农业机械化论坛,1998(4):12-13.
-
7李克尧,郑应宏.荆门市油菜生产与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机械,2009(15):65-66.
-
8庞玉胜,朝鲁.和林县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作业效果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6):36-38. 被引量:2
-
9郑侃,陈婉芝,杨宏伟,郑智旗.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9-13. 被引量:24
-
10丁明会,吴绪良,赵慧.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平阴县的推广应用[J].中国农机化,2003(2):45-4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