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议寒暄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寒暄语是一类只是为了建立和保持社会接触的交际语,在人们生活中大量的使用。它具有程式性、民族性、对象性、平衡性等特征。由于其理性意义的中心地位被剥夺,种种原因导致留学生在掌握和使用寒喧语的过程中出现难题,这将阻碍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应该引起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作者 管海英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8

  • 1[1]Becker. The phrasal lexion [J]. Bolt Beranek and Newman Report No. 3081, AIReport 1975(28).
  • 2[2]Perkins. Productivity and formulaicity in language development[J]. Schelletter, C.C. Garman. 1994.
  • 3[3]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Language Teaching 1999: 32 (4).
  • 4[4]Widdowson, H.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2).
  • 5[5]Weinert, R., The rol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review.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16(2).
  • 6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2000,23(1):29-36. 被引量:88
  • 8王冬梅,沈家煊.动词的控制度和谓宾的名物化之间的共变关系[J].中国语文,2003(4):315-328.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