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议寒暄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寒暄语是一类只是为了建立和保持社会接触的交际语,在人们生活中大量的使用。它具有程式性、民族性、对象性、平衡性等特征。由于其理性意义的中心地位被剥夺,种种原因导致留学生在掌握和使用寒喧语的过程中出现难题,这将阻碍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应该引起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作者
管海英
机构地区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寒喧语
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习得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G131.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周筱娟.
汉语客套语的语表语里和语值[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3):35-38.
被引量:1
2
王俊霞.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J]
.学术交流,2007(2):191-192.
被引量:10
3
于辉.
客套语探微[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10):129-130.
被引量:1
4
谢军.
英语套语及语用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2-13.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1]Becker. The phrasal lexion [J]. Bolt Beranek and Newman Report No. 3081, AIReport 1975(28).
2
[2]Perkins. Productivity and formulaicity in language development[J]. Schelletter, C.C. Garman. 1994.
3
[3]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in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Language Teaching 1999: 32 (4).
4
[4]Widdowson, H.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2).
5
[5]Weinert, R., The rol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review.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16(2).
6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
.外国语,2000,23(1):29-36.
被引量:88
8
王冬梅,沈家煊.
动词的控制度和谓宾的名物化之间的共变关系[J]
.中国语文,2003(4):315-328.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34
1
李敏.
预制语块与英语写作教学[J]
.现代交际,2020(16):86-87.
2
叶立刚.
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6-57.
被引量:8
3
李成,雷玉兰.
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其在语言上的体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59-60.
被引量:2
4
周震,丁文英.
论套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28-131.
被引量:3
5
孙海强.
公式化语言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55-157.
6
张殿海.
公式化语言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6):47-49.
7
魏军利.
套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下半月),2007,30(9):15-18.
8
梁惠卿,宋伟娜.
地域不同 风俗各异[J]
.科教文汇,2008(6):167-167.
9
梁丽.
套语使用状况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21-24.
被引量:18
10
邹联芳.
论英语套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72-75.
被引量:1
1
温晓婷.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J]
.文学教育(中),2011(5):62-63.
2
王秀文.
“すみません”考[J]
.日语知识,2006(3):8-8.
被引量:1
3
孙雪梅.
从语用学角度看寒暄语的不同取效[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22-124.
被引量:4
4
张娜.
从中日的寒暄语看中日文化[J]
.文学教育,2013(10):59-59.
被引量:2
5
李露露,傅琨.
中西寒暄语对比[J]
.北方文学(中),2013(4):186-186.
被引量:1
6
付瑶.
日语与交际——以寒暄语和言语习惯为中心[J]
.科教文汇,2007(10Z):192-192.
7
董建荣,董素娥,白艳利.
神奇的“すみません”[J]
.学园,2010(2):18-20.
8
黄雪莲,李琳.
中英寒暄语及其差异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101):17-18.
被引量:2
9
张亚丽.
试析汉语问候式寒暄语的历时变化及其意义[J]
.北方文学(下),2011(4):129-131.
被引量:1
10
高燕.
从称呼语和寒暄语看英汉语用差异[J]
.北方文学(下),2015,0(4):156-156.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