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透血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疑难重病。笔者以清透血毒法为主治疗本病27例,疗效尚佳,现结合个人认识与临床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按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题学术会议(1982)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确诊。所有病...
作者
周德荣
机构地区
天津市第二医院
出处
《北京中医》
1998年第1期39-40,共2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清透血毒
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59.932.4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50
1
丁丛礼,丁赢,刘发,阿斯娅,刘学斌,林志彬,索金良,王格林,邓文龙.
抗狼疮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4):45-49.
被引量:13
2
杨桂芬,王彤.
中医辨证治疗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J]
.中医药信息,1993,10(2):36-36.
被引量:6
3
马绍尧,钱雪华,陶颖.
辩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96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1994,26(3):45-46.
被引量:4
4
叶任高,任国辉,李惠群,李幼姬,王明银,侯宝渊.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74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6):343-345.
被引量:46
5
姜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0):17-18.
被引量:17
6
刁金山,郑启友,刁长允,刁君蕊,尚留选,岳长存,张尚臣.
燥湿祛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1995,15(2):88-91.
被引量:12
7
陈湘君,周时高,苏励,茅建春.
滋阴解毒法为主对SLE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57-259.
被引量:23
8
来春荣.
来氏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四十二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4):158-158.
被引量:12
9
范世中.
应用“解毒化斑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报告[J]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5,7(5):39-42.
被引量:8
10
唐光钰.
三联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43例[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2):57-5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1
1
魏基禄,金实.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67-70.
2
周德荣.
解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进展[J]
.河南中医,2004,24(12):82-84.
3
金培志,国维,范瑞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J]
.河南中医,2005,25(4):79-80.
被引量:8
4
赵威,黄仰模.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6,24(2):290-292.
被引量:4
5
武建设.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概况[J]
.江苏中医药,2006,27(3):60-62.
被引量:1
6
刘红姣,彭剑虹.
从伏气温病论治狼疮性肾炎[J]
.中医杂志,2008,49(2):101-103.
被引量:20
7
杨景月,任常胜,王乐平.
“清透法”理论探析及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6):64-65.
被引量:1
8
朱方石,金实.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125-126.
被引量:5
9
郭彩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近况[J]
.河北中医,2002,24(8):619-621.
被引量:3
10
黄咏菁.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03,24(12):1139-1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王慧莲,周学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792-794.
被引量:3
2
黄咏菁,陈建宏,毛越苹,范瑞强,国维.
中药狼疮Ⅱ号胶囊辅助治疗对活动期SLE患者疗效的影响及血液系统指标关系的初探[J]
.陕西中医,2008,29(2):180-182.
3
张勇,李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要点[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22-24.
4
金培志,国维,范瑞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J]
.河南中医,2005,25(4):79-80.
被引量:8
5
王国英.
红斑狼疮患者的辨证施护[J]
.河南中医,2006,26(1):88-88.
6
陈炳忠.
68例系统型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40-41.
被引量:5
7
张利众,王玉乾.
背俞埋线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8例[J]
.中国针灸,2007,27(4):309-310.
被引量:2
8
宫泽琨,张峻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3):201-202.
被引量:2
9
邢建月,刘光珍.
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S1):104-106.
被引量:2
10
杨毅.
真武茯苓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26-127.
被引量:3
1
郭贞山,尚尔寿.
治痿八法初探[J]
.陕西中医,1991,12(3):119-120.
2
李晓东,黄冬梅,宫秀文.
中药治疗肝硬化42例临床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1998,27(5):37-37.
被引量:4
3
李海聪,史载祥,吕晋萍,杨毅玲,毛建生,张铁忠,张久亮,李格,贾海忠,任在方.
中药口服加高位灌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299-300.
被引量:11
4
张绍连,张介安.
李时珍治痫用药初探[J]
.中医药学报,1993,21(5):6-7.
被引量:1
5
卢明,黄培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展望[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49-51.
被引量:3
6
番文奎.
辨治糖尿病的思路之我见[J]
.现代中医,1994,7(3):131-133.
7
杨景海.
慢性胃炎的中医证治[J]
.光明中医,1998,13(2):11-17.
被引量:2
8
黄彩平.
甘温除热法在温病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1999,40(5):266-267.
被引量:3
9
黄爱和.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治述要[J]
.黑龙江中医药,2002,31(3):63-64.
被引量:3
10
马寿康.
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2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70-71.
北京中医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