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交际手段,而非言语交际作为交际的辅助也同样重要。本文浅谈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的分类,包括身势语、环境语言、客体语言和副语言;分析了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非言语交际的能力。
作者
秦俊
机构地区
玉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出处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4期115-115,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交际
能力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王明利.
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130-131.
被引量:6
2
康倩.
非语言交际综述[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2):93-94.
被引量:5
3
金树祥等编著,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耿工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
方文惠主编.英汉对比语言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3
Samovar et al著.陈南,龚光明译.跨文化传通[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9
1
杨林,涂良军.
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几个问题[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87-89.
被引量:1
2
李鹂.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94-96.
被引量:5
3
李群英,赵彦荣.
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4):113-115.
被引量:9
4
王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09(13):26-26.
被引量:4
5
陈亚红.
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J]
.科技信息,2010(3):162-163.
被引量:3
6
唐一萌.
中西文化视角下的非言语交际[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89-90.
被引量:1
7
范丽红.
中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时代挑战[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19,2(6):64-66.
8
沈静.
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模态配合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2):403-404.
9
吴冬.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中华文化传承思考[J]
.参花(下),2012,0(7):62-65.
同被引文献
8
1
时真妹.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中美时空观差异[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74-77.
被引量:3
2
王春,郑晓燕. 浅谈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559+591.
3
袁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127-129.
被引量:4
4
王丽,杨霞.
浅谈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1):90-92.
被引量:4
5
黄莹.
浅谈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缺失和作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9):29-29.
被引量:4
6
令狐曼.
非言语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23-125.
被引量:4
7
杨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时空观差异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2,0(20):151-151.
被引量:2
8
徐晓丹.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2):88-9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纪红.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42-44.
2
李霄.
关于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思考[J]
.俪人(教师),2015,0(21):33-33.
被引量:1
3
马鑫.
浅谈涉外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
.俪人(教师),2015,0(21):176-17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武仲.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海外文摘,2017(4):43-45.
1
田甜.
关注外语教学中环境语言的文化特征[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10):27-28.
2
王学成,董建辉.
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S2):60-62.
3
李淑康,李克.
环境语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71-173.
被引量:11
4
陆道夫,顾红曦.
试论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J]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5(2):73-77.
被引量:1
5
田甜.
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2):80-81.
6
袁敏.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127-129.
被引量:4
7
张静燕.
虚拟环境与外语学习[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6):166-168.
被引量:1
8
张雪涛.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介语变化论析[J]
.心理科学,2006,29(2):502-504.
被引量:3
9
胡善波.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0(4):34-34.
10
陈琳.
非语言交际形式的文化内涵[J]
.文史博览(理论),2009(6):28-29.
被引量:2
科技信息
2009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