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践视角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实践视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精神实质和特征,指导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勇于实践探索,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
唐焕韶
范晓莲
机构地区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研室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4期9-11,共3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实践视角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再认识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05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习近平.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
.求是,2008(7):3-16.
被引量:306
2
列 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列宁全集[M]. 人民出版社, 1988
共引文献
305
1
赵开开,聂家华.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1):7-19.
2
王艺明,张兴祥.
对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兼评简新华对洪永淼的质疑[J]
.政治经济学报,2019,0(1):139-158.
3
康晓强.
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25-35.
被引量:12
4
姚惠聪.
以时间为线索简述党的建设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1(8):24-25.
5
张海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9):38-41.
被引量:2
6
仲伟伟.
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论十大关系》为例[J]
.管理观察,2008(23):271-272.
7
冯书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评[J]
.科学社会主义,2012(3):155-159.
8
衣巍巍.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关联[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4):31-33.
9
张建.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6):10-13.
被引量:1
10
陈占安.
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J]
.思想理论教育,2013(21):10-1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1
1
张海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9):38-41.
被引量:2
2
李瑞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2):24-27.
被引量:2
3
张艳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国际视角[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7):15-20.
被引量:2
4
王浩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实践模式[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10(6):8-11.
被引量:3
5
包心鉴.
和谐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解读[J]
.齐鲁学刊,2005(4):109-114.
被引量:9
6
王宜民.
和谐社会理论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J]
.群众,2007(4):63-64.
被引量:1
7
王葵.
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
.山东社会科学,2007(9):140-141.
被引量:1
8
秦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J]
.科学社会主义,2007(5):19-23.
被引量:31
9
习裕军,张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对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括的一种解读[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5-8.
被引量:4
10
齐卫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4-10.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
1
曾德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研究述评[J]
.桂海论丛,2012,28(1):35-39.
2
徐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综述[J]
.山东工会论坛,2015,21(6):72-75.
1
刘建武.
一部研究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的新作——评陈若松《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117-118.
2
王健.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社会思潮[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6(3):23-27.
被引量:3
3
乔瑞金.
从技术实践视角读马克思《资本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8-14.
被引量:1
4
王东红.
从实践视角阐释马克思的辩证否定观[J]
.学术交流,2009(6):6-9.
5
鲁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及路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9):281-282.
被引量:1
6
李红波.
先验本质的超越和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变革[J]
.作家,2007,0(14):50-51.
7
连朝毅.
马克思恩格斯工人阶级政府形态观的实践视角解读[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22-26.
被引量:1
8
胡为雄.
近10年来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回顾[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4):5-11.
9
黄志军.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探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21-26.
被引量:3
10
姚锡长,朱倩倩.
“在当下的原则和实践”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论[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27-32.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