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善意取得系原始取得”申辩——与“善意取得系继受取得”说商榷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善意取得为原始取得。反对说称原始取得说存在难以调和的三大内在逻辑矛盾并无充分依据。在我国,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关系依不当得利制度解决,并非"发生与继受取得同一的效力";善意取得并非受让人的占有之效力,占有仅起公示的作用,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不需要移转占有是因为登记在这里代替占有完成了公示的要求;标的物上的权利负担在受让人知悉时例外地不消灭是民法价值判断运用的当然结果。
作者 王文军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日]川岛武宜编集.《注释民法》(7).有斐阁,1968年版,第138页.
  • 2川岛武宣编集.《注释民法》(7).有斐阁,1968年版,第138页,第77页.
  • 3崔建远.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法学研究,2003,25(1):3-24. 被引量:134
  • 4我国《物权法》第106条
  • 5肖厚国.《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A].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3卷[C].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6章戈.试论财产善意取得[J].法学研究,1986,8(6):27-33. 被引量:2
  • 7[日]田山辉明著.《物权法》.陆庆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 8Flume, Wemer, Allgemeiner Teil des Burgerlichen Rechts Ⅱ das Rechtsgesch?ft, Springer-Verlag, 4. Auflage, 1992,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142.
  • 9[德]卡尔·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

二级参考文献46

  • 1《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日,第5版,《现在开庭》栏目.
  • 2史尚宽.《民法总论》[M].,1980年自版.第42页.
  • 3[德]曼弗雷德·沃尔夫 吴越 李大雪译.《物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87页.
  • 4谢在全.《民法物权》上册,第64页.
  • 5星野英一.《民法概论》Ⅱ(1980).[日]我妻荣.《日本物权法》,有泉亨修订,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53页.
  • 6高岛平臧.《物权法制的基础理论》,敬文堂1986年版,第69页以下.
  • 7洪逊欣.《中国民法总则》,1981年第11版,第288页.
  • 8D.50, 17, 85; Emmerich, s.5.第57页以下.
  • 9Larenz.Schuldrecht.Bd.I.Allgemeiner Teil 1976.11.a.88.
  • 10See Patriek.S.Atiyah, The Rise and Fall of Freedom of Contract, Clarendon Press, 716(1979). p.778,771.

共引文献149

同被引文献75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