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曹操的被误解与再理解——兼谈曹操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曹操的形象的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后世争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曹操逐渐由历史进入文学,无论从历史形象、艺术形象,或是后人的评价中,都能看见一个既"奸"且"雄"的曹操形象。但曹操平凡可亲的一面却历来为论者忽视,加强对此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曹操。
作者
钟志强
机构地区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曹操
历史形象
文艺形象
平凡可亲
分类号
I253.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晋升·陈寿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晋升·陈寿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司马光撰.胡三省注.资治通鑑(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五行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4.
5
曹操.上器物表、奏上九酿酒法、上杂物疏.见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曹操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
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曹操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
天行健先生.《清算品三国》.北京:现代出版社,2007.
8
苏东坡.《志林》.
9
《三国演义》.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魏书》.
10
刘知浙.罗贯中为什么要反对曹操[N].光明日报,1959-05-25.
同被引文献
34
1
贺静彬.
织田信长[J]
.日语知识,2002(2):37-37.
被引量:1
2
张金龙.
汉魏之际政治与禁卫武官制度的变革[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75.
被引量:4
3
张伟明.
历史记忆与人类学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05(3):40-46.
被引量:23
4
魏爱棠.
“神话”/“历史”的对立与整合——一种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理解[J]
.史学理论研究,2006(1):130-135.
被引量:19
5
高小岩.
浅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J]
.日本问题研究,2006,20(2):51-56.
被引量:15
6
高小岩,喇延真.
探寻武士道嬗变的轨迹及其民族学透视[J]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79-82.
被引量:3
7
黄耀东.
如何看历史上的曹操[J]
.学术论坛,2006,29(12):158-161.
被引量:4
8
沈伯俊.
再论曹操形象[J]
.中华文化论坛,2007(3):89-94.
被引量:10
9
[美]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M].蓝达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
赵建明,刘予苇.日本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
2
1
高小岩,全美英.
跨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人类学蠡测——以曹操与织田信长对比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11,31(8):191-197.
被引量:1
2
高小岩,全美英.
穿行在古代东亚世界的曹操与织田信长——历史人类学视阈下的跨民族文化对比[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6):48-5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晓楠.
历史的复制:曹操与织田信长——利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J]
.学园,2013(24):193-194.
1
熊修雨.
忠于文本:对阿Q的再理解[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2):106-110.
被引量:1
2
彭军.
浅析《灰白马、灰白骑手》的作品结构和文艺形象[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71-72.
3
路绚.
浅谈当代社会“小清新”的文艺形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2):268-269.
4
简宁文.
在细雨中呼喊[J]
.全国新书目,1999,0(12):31-32.
5
赵小琪,王静仪.
改革开放以来新诗中的西方形像[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87-92.
6
尹丽丽.
从唐侠义小说看士人对宗教的观念[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4):5-7.
7
龙永干.
鲁迅厦门时期“穿湿布衫”体验与《奔月》的再理解及其他[J]
.鲁迅研究月刊,2016(10):51-60.
被引量:2
8
李文洁.
避往无路可走之处——对阮籍《咏怀》(其一)的再理解[J]
.文史知识,1999(11):33-36.
9
濮波.
呼唤“总体戏剧”时代的到来[J]
.戏剧丛刊,2009(5):13-13.
10
徐恩存.
意象乃诗 笔墨是情——夏亮熹先生的人物画[J]
.收藏,2010(1):28-3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