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要素参与创新型企业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型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性质,技术要素作为其主要资本,是创新型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持续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其资本所有者必然要求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方式有多种形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理的分配制度,以激励技术要素所有者、增强企业持久发展所需的原动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
刘易凯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技术要素
企业收益分配
创新型企业
分类号
F275.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唐现杰,王朋吾.
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思考[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90-91.
被引量:3
2
杜伟华,闫阳.
创新型企业理论新探[J]
.时代经贸,2008,6(S1):172-173.
被引量:1
3
汪永飞,陈留平,陈爱民.
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07,23(9):81-82.
被引量:27
4
孔玉生,朱乃平.
科技资源要素及其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3-87.
被引量:8
5
许艳芳.企业收益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吴小玲,王锦功.
科技进步作用的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40-46.
被引量:9
2
孙振玉.
狭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方法探索与实践[J]
.农业技术经济,1996(1):37-40.
被引量:5
3
冯海昱,黄德春.
创新型企业内涵新探[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24-26.
被引量:20
4
孙明华.
论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作用[J]
.商场现代化,2007(05X):97-98.
被引量:13
5
陈留平,汪永飞.
试论创新型企业[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4):17-18.
被引量:4
6
田波,赵英才.
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的创新型企业建设[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9):59-61.
被引量:5
7
北京亚太华夏财务会计研究院编,卢翔.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8
程竟章.
关于技术参与分配的几点思考[J]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4):59-61.
被引量:2
9
孔玉生,王义志,杨奇存.
关于技术要素股份化的设计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2(6):87-9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36
1
王文亮,王丹丹.
创新型企业的要素特征分析和评价指标设计[J]
.科研管理,2008,29(S2):223-226.
被引量:15
2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87-190.
被引量:5
3
陈方丽.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方式及组合研究[J]
.江苏商论,2007(5):111-113.
被引量:2
4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设计及实施研究[J]
.科研管理,2008,29(2):89-96.
被引量:5
5
池仁勇,卓锰刚.
从制造型企业到创新型企业的转变方式与政策[J]
.北方经济,2008(18):45-46.
被引量:1
6
李高扬.
我国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3):82-82.
7
唐现杰,毓帼.
论技术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J]
.商业研究,2009(3):63-65.
被引量:1
8
曹晓丽,罗剑群,陈海声.
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
.会计之友,2009(11):9-11.
被引量:2
9
汪磊,罗蓉,王志凌.
贵州省创新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价值工程,2009,28(9):60-62.
10
肖泽磊,祁华清,郭军华.
基于h-b指数的国内科学技术资源研究综述及热点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1):20-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7
1
潘成安,胡汉辉,周晔.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型企业激励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3):108-114.
被引量:21
2
李明.
制度和技术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约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535-537.
被引量:2
3
许敏,王伟.
科技人才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收益分配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145-147.
被引量:2
4
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31(6):71-79.
被引量:2176
5
张同全.
基于当期收益的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计量模型与收益分割方法研究[J]
.会计研究,2007(1):23-29.
被引量:25
6
Tsang E W K.Strategy for transferring technology to China[J].Long Range Planning, 1994 ( 3 ) : 98-107.
7
Worley, James S.,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he New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1.
8
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科学出版社,2002.
9
王大洲.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10
兰玉杰,孙海燕.
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及其参与分配的研究综述[J]
.财贸研究,2007,18(4):119-12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应文佳,林晓炜.
企业内外部创新投入比例与创新阶段的演进——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截面数据的研究[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9):33-35.
2
王雷.
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国内研究述评——基于1999~2010年中文文献的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5):19-2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任天行,陈现.
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PPP融资结构设计[J]
.大众投资指南,2024(1):68-70.
2
周珊.
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探究[J]
.当代经济,2021,38(11):120-123.
1
单国社.
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J]
.现代领导,2000(12):39-39.
2
陈永斌.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刍议[J]
.中国橡胶,1999(10):12-14.
被引量:2
3
徐明华,谢芳.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思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3-5.
被引量:1
4
杨胜华,毛永红,刘艳.
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思考[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7):39-40.
5
金莹,马燕玲,刘晓荣.
甘肃省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问题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甘肃科技,2015,31(16):1-5.
被引量:1
6
方赐德.
浅议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性[J]
.技术开发与引进,1998(6):28-28.
7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87-190.
被引量:5
8
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J]
.浙江经济,1999(3):31-33.
9
陈永斌.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刍议[J]
.浙江经济,1999(4):42-43.
10
杨胜华,毛永红,刘艳.
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J]
.当代江西,2009,0(7):46-46.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