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中的诸子礼学——读陆建华《先秦诸子礼学》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Journal of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2
-
1杨志刚.中国礼学史发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6):52-58. 被引量:17
-
2(美)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著,蔡受百.有闲阶级论[M]商务印书馆,1964.
共引文献16
-
1王素珍.《周礼》民俗思想研究[J].文化遗产,2012(3):54-61. 被引量:1
-
2吴海兰.重礼与顾炎武的历史治乱思想[J].史学史研究,2005(4):39-43. 被引量:1
-
3邓声国.《仪礼》文献学研究方法论浅议[J].江汉论坛,2009(6):124-128. 被引量:1
-
4兰甲云,陈戍国,邹远志.古代礼学文献的分类及其学术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27-31. 被引量:2
-
5罗彩.汉代礼治思想研究三十年[J].中华文化论坛,2014(7):84-92. 被引量:2
-
6武俊杰.《礼记》中《昏义》浅析[J].青年时代,2015,0(17):12-12.
-
7李若晖.以“尊卑”代“尊尊”——汉代儒学政制平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3):148-160. 被引量:3
-
8冯兵.朱熹礼学诠释思想的两个特征[J].中州学刊,2018(10):95-102. 被引量:1
-
9郎文行.现代礼学史研究的发端之作——蔡介民《中国礼学史刍议》探微[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35(3):81-88.
-
10李梅.中国传统礼仪对维护社会治安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0,32(1):130-136. 被引量:1
-
1齐航福.第二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J].中原文化研究,2013,1(5):22-22.
-
2朱晴方.云阳报两个新专栏贴近读者心[J].新闻研究导刊,2012,3(12):89-89.
-
3杨华.治礼学贵在贯通——《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读后[J].中国文化研究,2005(2):176-178.
-
4《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出版[J].道德与文明,2014(1).
-
5刘从军.“怒其不幸,哀其不争”说反了[J].咬文嚼字,2013(11):17-18.
-
6王飚.中国源文化的现代解读——读《中国礼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40-42. 被引量:1
-
7余建军.礼之于性——以《荀子礼学研究》立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6):60-63.
-
8李小成.三礼图籍考[J].唐都学刊,2012,28(1):80-83. 被引量:2
-
9梅珍生.论恭敬与谦让的礼学意蕴[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3):53-58. 被引量:4
-
10詹子庆.探赜郑玄的礼学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