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
罗苑
齐平
机构地区
广东药学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6-167,182,共3页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青少年
人格形成
心理健康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946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18
1
Guy R.Lefrancois.王志权,孟祥芝译.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83-384,385.
2
谢言梅.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1):81-84.
被引量:28
3
陈少华.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88.
4
王红艳,王洋.
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59-160.
被引量:10
5
张爽.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12-112.
被引量:12
6
钱铭怡,夏国华.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59.
被引量:292
7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
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96-98.
被引量:71
8
刘金同,张敬悬,翟静,刘贤臣,徐清芝,傅绍川.
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96-97.
被引量:90
9
孙建功,刘秀芬,杜鹃,徐焕章,崔惠民.
大学生人格偏离的评定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J]
.疾病控制杂志,2003,7(4):323-325.
被引量:10
10
孔庆蓉.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家庭关系的研究[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3):44-47.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王敏,张振松.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06(4):125-126.
被引量:9
2
方晓义,郑宇.
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33-37.
被引量:51
3
陈会昌,王莉.
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1):40-43.
被引量:37
4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
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特征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3):107-109.
被引量:16
5
陈仲庚.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
.心理学报,1983,15(2):211-218.
被引量:381
6
刘美涓,余华.
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5,18(5):295-298.
被引量:166
7
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励文绢,陈勇华,金蓉.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71-573.
被引量:17
8
刘建榕,刘金花.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被引量:55
9
李媛,黄曼娜.
大学生的依赖性及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5):626-627.
被引量:13
10
郭蕾,葛操.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8-20.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946
1
张畅真,吴文峰.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欺凌——反刍思维与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J]
.心理月刊,2024(4):55-59.
2
彭震宇,邓稳根,袁晓琳.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
.心理月刊,2023(3):42-46.
3
彭程缘,杨晟宇.
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以共情、自我效能为中介[J]
.心理月刊,2023(3):25-27.
被引量:3
4
胡琬堃,肖虹.
某高校大专生人格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8):5-6.
5
杨英华.
高职学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浅析[J]
.心理月刊,2019,0(22):22-23.
被引量:1
6
雷波.
大学新生自尊、自信、自我效能与羞耻感的相关调查[J]
.新疆医学,2023,53(9):1115-1117.
7
曹天甲.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J]
.体育视野,2022(1):152-154.
8
伍艳,杨春.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抑郁的影响:同伴依恋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山东青年,2019,0(10):130-132.
9
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和家庭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06-308.
10
吴娜娜,陈阿雅.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57-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0
1
付蓉,李文佳.
高中生孤独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研究[J]
.心理月刊,2021(9):15-17.
被引量:2
2
王敏,张振松.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06(4):125-126.
被引量:9
3
严涛.
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
.科技风,2010(16).
被引量:6
4
马国亮.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S2):255-256.
被引量:11
5
杜静.
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6):106-109.
被引量:10
6
王丽秋.
青少年自卑心理的调查、分析与消除[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1):74-76.
被引量:7
7
安莉娟,丛中,王欣.
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17-719.
被引量:55
8
李祚山.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被引量:27
9
黄朝云,章军建,任善玲.
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22-122.
被引量:13
10
周宇,余毅震,史俊霞,黄艳.
中学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5,18(2):9-1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9
1
田静琳,赵雨欣,赵钰莹.
家庭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卑感关系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3(10):32-35.
2
董丹丹,卢桂兵.
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内江科技,2011(6):77-77.
被引量:1
3
姜哲,杨丽英,刘玉路,孙蕾,刘佳.
家庭生活模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30-232.
被引量:11
4
洪培琼.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卑感的相关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2):78-80.
被引量:3
5
杨楠.
同性恋人群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5):83-86.
6
张庆吉,涂叶满,文锦枢.
“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2):96-100.
被引量:1
7
何乐乐.
教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5):12-12.
8
张述超,王银环,王建伟.
浅谈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5):125-125.
被引量:2
9
张柏宁.
中学生自卑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30):201-202.
被引量:1
10
王佳.
爱,可以融化冰雪[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16):60-6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田静琳,赵雨欣,赵钰莹.
家庭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卑感关系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3(10):32-35.
2
杨久磊.
中职生气质类型、家庭教养方式与亲子沟通关系研究[J]
.中华少年,2019,0(34):251-252.
3
张耀龙.
篮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4):134-137.
被引量:1
4
王长颖,冯哲.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0):14-14.
5
刘丽英.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分层次交融性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80-781.
被引量:3
6
陈宏.
试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
.神州,2013(26):239-240.
7
杜秋霞.
成人人格障碍形成根源——基于E·H·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探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14,29(4):7-12.
被引量:2
8
黎华柱,杨孝,易焕文.
强迫症患者直系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525-1526.
被引量:2
9
陆晔.
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论述[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0(11):45-45.
被引量:2
10
赵婷玉,陈建新.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间的关系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105-108.
被引量:1
1
王晴怡.
论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6):112-112.
2
孩子为什么这样不自信[J]
.启蒙(3-7岁),2015,0(4):36-36.
3
赵忠心.
家长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J]
.女性月刊(下半月),2000(1):53-54.
4
刘惠英.
浅议中专生的自我教育[J]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3):87-88.
5
邹玉龙.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45-146.
被引量:20
6
朱皖春.
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的心理卫生健康[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122-124.
7
杨斐.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爱的情感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家庭教育,2003(2):68-70.
8
苗占川.
如何构建新型的亲子关系[J]
.教育艺术,2011(2):73-73.
被引量:1
9
马秋香.
表扬孩子也有学问[J]
.少年儿童研究,2003(10):6-8.
10
季丽梅.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J]
.宁夏教育,2011(7):155-156.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