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审《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作者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对《还乡》中女主人公游苔莎的悲剧进行了再审视。作者指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文化上对男性的依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女性他者地位.是导致游苔莎悲剧的深层原因。游苔莎迷恋浮华的城市生活,迷茫地进行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最终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他者地位,但为时已晚,使得其悲剧性结局融入了悲壮。
作者
黄荷
胡燕
机构地区
郑州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5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还乡》
游苔莎
存在主义女权理论
他者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封金珂.
重审《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悲剧[J]
.外语教学,2007,28(6):67-70.
被引量:6
2
杨宏,王永奇.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对安娜悲剧的再审视[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66-69.
被引量:8
3
孙亚明.
偏激性格与古老荒原的悖离——解析哈代《还乡》的悲剧成因[J]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51-53.
被引量:13
4
龙娟.
游苔莎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3):62-66.
被引量:4
5
(英)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著,孙予译.还乡[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董靖历.
百合花的凋谢——论《欢乐之家》中莉莉的悲剧结局成因[J]
.电影评介,2007(5):97-98.
被引量:1
2
周丽华.
寂寞将何言——张爱玲与伊迪丝·沃顿及其作品中人物边缘地位之比较[J]
.国外文学,1998(4):114-120.
被引量:10
3
薛小惠.
《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崇高美[J]
.外语教学,2004,25(5):64-66.
被引量:9
4
潘建.
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1):161-164.
被引量:33
5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6
[美]约瑟芬·多诺万 赵育春译.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陶铁柱译.第二性[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8
[法]萨特 郑恒雄 陈鼓应 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A]..“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9
[俄]列夫·托尔斯泰 姜明译.安娜·卡列尼娜[Z].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10
Dylan Evans. An h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clys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共引文献
27
1
陈红美.
可叹可敬的游苔莎——试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J]
.文教资料,2008(25):27-28.
2
唐美华.
“异教女神”梦之幻灭——哈代《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成因探析[J]
.作家,2011(2):56-57.
被引量:1
3
龙跃,黄运亭.
面子理论视阈下《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探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45-148.
4
蓝云春.
《还乡》女主角游苔莎形象解读[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57-60.
5
朱乃肖.
知识产权,一道绕不过去的坎[J]
.大经贸,2005(12):76-77.
6
彭桃英.
游苔莎悲剧成因浅析[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20-122.
被引量:1
7
籍晓红,廖昌胤.
游苔莎——女性内在性的超越和自我身份的寻求——对哈代《还乡》女主角的另一种解读[J]
.长治学院学报,2006,23(4):26-29.
被引量:9
8
汤艳娟.
凯瑟琳与游苔莎的欲望悲剧——对《呼啸山庄》和《还乡》女主人公的心理学解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122-122.
9
刘玉芹,张宁.
一种情结 两处悲剧——哈代《还乡》和路遥《平凡的世界》之比较[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7-220.
被引量:1
10
陈红星,李艳梅.
《安娜·卡列尼娜》中之安娜新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8):147-149.
1
刘江.
《痴心与浊水》中女性“他者”形象的解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2):102-105.
被引量:1
2
杨宏,王永奇.
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对安娜悲剧的再审视[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66-69.
被引量:8
3
封金珂.
重审《欢乐之家》中莉莉·巴特的悲剧[J]
.外语教学,2007,28(6):67-70.
被引量:6
4
丁洁.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从存在主义女权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94-96.
5
张莉.
《觉醒》和《豪门春秋》中的女主人公命运探析[J]
.北方文学(中),2014(7):37-38.
6
陆鲁生.
论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前景[J]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150-150.
被引量:4
7
奎平.
大渡河: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J]
.瞭望,2016,0(40):16-17.
8
王永成.
追寻“南水北调”的中线调水源头[J]
.长江建设,2001(6):12-13.
9
邓聿文.
解决水资源的“公地悲剧”[J]
.中国减灾,2009(2):20-20.
10
宿希强,汪仲元.
直面中国水危机[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5):12-15.
被引量:1
文教资料
2009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