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4,共4页
Confuciu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82
-
1陈刚,邱丹琪.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一项流行病学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3):95-109. 被引量:24
-
2张传燧.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9-83. 被引量:18
-
3陈一女.书院的教学特点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96-98. 被引量:1
-
4李艳.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对当前高教改革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194-195. 被引量:2
-
5张劲松.《书院说》:晚清书院学田经营的一个历史剖面——地方书院生态的社会学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51-54. 被引量:6
-
6郭文佳.应天书院与北宋文化的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24-28. 被引量:6
-
7朱维铮.马一浮在一九三九——叶圣陶所见复性书院创业史[J].书城,2009(4):24-35. 被引量:3
-
8宋巧燕.清末书院教育家俞樾[J].教育与考试,2009(1):66-69. 被引量:1
-
9陈春晓.书院的困境——1912年—1980年的嵩阳书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2):149-151. 被引量:2
-
10孟丽菊.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5):33-3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0
-
1陈刚,邱丹琪.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一项流行病学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3):95-109. 被引量:24
-
2万京民.书院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S2):76-77. 被引量:6
-
3胡弼成,孙燕.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大学教学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81-86. 被引量:30
-
4蒋紫云,邓洪波.2009年书院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5):109-114.
-
5向华.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与道德个人精神[J].求索,2013(6):121-123.
-
6赵卫东.德、才、功:当代新兴书院的基本精神[J].大学教育科学,2017(5):16-20. 被引量:1
-
7陈刚,卢彦西.安得广厦千万间:儒家传统与房价增长[J].经济学报,2022,9(2):236-266. 被引量:2
-
8苏何诚.岭东与中国台湾书院发展的异同性研究——以潮州韩山书院与彰化兴贤书院为例[J].两岸终身教育,2023,26(2):68-73.
-
9刘蕴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溯源:文献学视角的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4):133-142.
-
10张建亮.熵视阈下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的对接与融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64-69.
二级引证文献61
-
1戴凤智,芦鹏.电子信息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22,25(4):67-73. 被引量:1
-
2李敏鑫,朱朝晖.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与CEO社会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22(8):161-176. 被引量:5
-
3张斌贤,季楚潇,钱晓菲.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创立者”吗[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6):80-94. 被引量:5
-
4薛春霖.从大学教学形式到学习空间的建设——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J].中国建筑教育,2021(2):34-39.
-
5陈刚,邱丹琪.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一项流行病学研究[J].财经研究,2021,47(3):95-109. 被引量:24
-
6徐溪.关于镇西文化内涵外化的思考——以松峰书院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4(1):14-17.
-
7倪利勇,李博,卢满怀,彭伟.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实证研究——以“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课程群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1):90-92. 被引量:4
-
8曹璐.试论慕课时代传统课堂价值的实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8):77-79.
-
9吴欣茹,王飞,张琳.基于MOOC资源的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69-71. 被引量:2
-
10宋春艳.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76-77. 被引量:3
-
1高骈,蒋岭.山亭夏日[J].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2007,0(Z2):9-9.
-
2张华.学子必读——中国古代书院学规探析[J].图书馆论丛,2015,0(2):61-64.
-
3陈谷嘉,黄沅玲.论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论及人文精神[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3-7. 被引量:10
-
4刘立园,武立栋.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及对我国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3):12-13.
-
5吴晓明.唐代的书院制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4(3):141-142.
-
6刘畅.唐代东都集贤殿书院的沿革及特色[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0(S1):127-128. 被引量:2
-
7刘大军.继承与超越: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0,11(1):18-19. 被引量:3
-
8郭春梅.《唐诗宋词选读》教学需要四“两”拨千斤[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1,0(8):41-41.
-
9陈凤.中国古代的书院[J].新高考(语文学习),2013(11):37-37.
-
10皮德宁.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19(4):42-4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