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促进隐性知识建构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年来情境认知和学习建构研究,使人们对学习设计的焦点开始汇聚到隐性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过程中隐性知识的建构,不仅是知识论视野下教学改革的重要诉求,也是认识论视角下提升学习质量和浸润的有效策略。在分析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建构的技术论和转化论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具体讨论了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问题。
作者
李志巍
李玉斌
姚巧红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出处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Software Guide
基金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大学校园网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成果(JG08DB062)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学习活动
网络教育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李玉斌.
虚拟学习社区中隐性知识传播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7):60-63.
被引量:14
2
周慧慧,冯勤超,汪长勇.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2007,26(12):127-130.
被引量:16
3
石中英.
关注缄默知识 深化教学改革[J]
.人民教育,2004(3):38-40.
被引量:31
4
钟义信.
知识论:核心问题——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理论[J]
.电子学报,2001,29(4):526-530.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黄荣怀,郑兰琴.
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4,10(6):49-52.
被引量:60
2
黄荣怀,郑兰琴.
一种关于"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结构[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26-30.
被引量:15
3
陈晔武,朱文峰.
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转化及管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05,24(3):96-97.
被引量:23
4
王秀红,卓德保.
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J]
.情报杂志,2005,24(4):5-7.
被引量:15
5
郑兰琴,黄荣怀.
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47-52.
被引量:9
6
王秀红,刘源.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5):90-94.
被引量:18
7
李作学,王前,齐艳霞.
员工隐性知识的识别及模糊综合评判[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5):179-182.
被引量:18
8
姚巧红,李玉斌.
论分布式学习[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14-17.
被引量:3
9
叶乃静.论知识管理中的默会知识[J].资讯传播与图书馆学,2001,(3):83-92.
10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M].Routledge,London, 1958.91-92.
共引文献
99
1
上海市南汇监狱课题组,余飞,周广洪.
新时期监狱师徒制学习:困境与出路[J]
.中国监狱学刊,2020(5):112-117.
2
马军腾.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隐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新教育(海南),2011(9):28-29.
3
曲佳,何朝峰.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28-31.
被引量:5
4
张天丹.
行为识别与反垃圾邮件技术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5):75-76.
5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
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1):28-31.
被引量:70
6
沙景荣.
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观的比较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05(4):9-14.
被引量:3
7
邱永红.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激活与决策分析[J]
.电讯技术,2005,45(5):14-17.
被引量:2
8
杨建林,孙明军.
知识检索概念辨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4):465-467.
被引量:8
9
谭兆敏,段作章.
近年来关于教师缄默知识的研究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0):15-17.
被引量:7
10
吴建华.
论知识管理学的哲学基础[J]
.情报科学,2007,25(2):177-182.
被引量:2
1
葛文双,傅钢善.
基于活动理论的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公共课活动案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3):50-54.
被引量:38
2
孙莹,吴磊磊,黄照翠.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比较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6):14-17.
被引量:1
3
金振坤.
唯技术论的误区[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6S):76-76.
4
董乃谦.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活动个案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1):29-32.
被引量:1
5
黄娟,韩军延.
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学对话[J]
.江西教育科研,2006(7):66-68.
6
魏宁.
“惟媒体技术论”可以休矣[J]
.中小学管理,2002(2):18-19.
被引量:1
7
徐林.
好课就是在构建生命交流的场域[J]
.语文学习,2016(12):1-1.
8
于玖富,单秋英.
走出教育信息化的3大误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4):31-32.
9
吴兵.
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心理活动模型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37-41.
被引量:4
10
张杰.
论认识论视角下的德育过程[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155-157.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