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Ⅵ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Ⅵ课程课堂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教育滞后、课程设置存在偏差等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Ⅵ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模式。具体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强化Ⅵ课程课堂教学、强化Ⅵ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强化设计的社会实践和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作者
张满菊
机构地区
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58,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怀化学院2008年教改课题[2008(36-8)]
关键词
Ⅵ课程
课堂教学质量
基本途径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王受之.中国设计教育批判.http://www.arting365.com,2008.
2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凌浩,过伟敏.整合型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http://www.studa.net/Educstion2007.html,2007-10-28.
4
过山.
探索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J]
.设计艺术,2004(3):15-16.
被引量:4
5
林家阳教授关于设计教育答《美苑》记者问.http://www.333cn.com/jy/82451.html,2004-05-21.
6
聂茜,张福昌.我国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http://dolcn.com/data/cns-1/article-31/essay-312/egen-3129/2003-11/1069517983.html,2003:11.
共引文献
12
1
徐秋枫.
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45-47.
被引量:29
2
陈立萍.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8(33):119-120.
被引量:8
3
董承恺.
关于构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1”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体系初探[J]
.科技信息,2010(22):181-181.
被引量:2
4
孙莹,刘贤峰.
数字化的智慧技能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60-63.
被引量:1
5
邹华韬.
论创立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思维[J]
.三峡高教研究,2012(4):26-27.
6
林庶,杨列辉,诸佳.
论《海报设计》教学的课程设计[J]
.海峡科学,2013(5):69-71.
7
汤书波,孙雄飞.
基于学分银行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架构模式研究[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3):13-17.
被引量:1
8
王聪,王栋.
大学英语自适应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学习风格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7):145-149.
被引量:6
9
朱耿玲,宋惠惠.
新形势下提升幼儿教育效果的几点做法[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8):146-146.
10
赵晨.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77-7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向平.
西部高校师资的人本化管理[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51-153.
被引量:1
2
黄金林,潘志明,焦新安.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生物学杂志,2005,22(5):46-47.
被引量:53
3
潘鲁生.对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设计与艺术,2004,(2):6-8.
4
卢晓霆.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3):453-455.
被引量:4
5
申玉香,高健,李朝霞,李风伟.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09(33X):188-189.
被引量:1
6
杨梅,许崇利,吕爽.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建设及能力培养实践的研究[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1):69-70.
被引量:7
7
陈叶福,肖冬光,陈宁,乔长晟.
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2010,13(2):64-65.
被引量:13
8
高永生,俞晓平,李红亮,朱丽云,贾振宝.
浅谈发酵工程重点课程的建设[J]
.科技信息,2011(21).
被引量:4
9
杨梅,李力群,谢莹,葛雅坤.
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2):46-48.
被引量:7
10
李凛,邓建,谢鸿观,雷泞菲,李璟,彭书明,阳小成,罗涛.
《发酵工程与工艺》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6):113-1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李昌灵,胡玉平,吴镝,刘胜贵.
新建本科院校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5):91-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生书晶,佘婷婷,孙婷琪,陈海锋.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6,2(13):69-70.
被引量:8
1
陈冰玉.
新观念视阈下的VI设计教学改革[J]
.新校园(中旬刊),2012(9):21-22.
2
张江萍.
论建构主义在当代中国设计教育中的应用[J]
.艺术百家,2010,26(A01):380-383.
被引量:1
3
张璐.
现代信息技术在开放教育中创新应用的案例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10):23-28.
4
徐丽.
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12-212.
被引量:1
5
钱雯,任莺.
论高校新校区的VI设计[J]
.美与时代(城市),2015,0(7):95-97.
被引量:1
6
石志群.
深化分析 强化设计 优化过程——“生活中的不等式”赛课后的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5):2-4.
被引量:1
7
顾峰.
弱化技术 强化设计——浅谈如何做好一节微课[J]
.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6,0(6):23-23.
被引量:1
8
陈利卿,刘宣如,谌贻春.
VI理论与高校的VI设计[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0-25.
被引量:4
9
崔炳德.
《标志与VI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
.亚太教育,2016,0(26):98-98.
被引量:1
10
周丽婷.
Ⅵ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探讨[J]
.大舞台,2012(10):235-236.
被引量:2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